望湘人
【注释】 1. 湘:指洞庭湖,在今湖南。2. 滋兰:香草名。3. 怨楚:怨恨楚国。4. 寸波:形容水波。5. 招魂:招魂曲。传说屈原死后,他的弟子招魂,用琴声呼唤他的灵魂。6. 广乐休张:停止演奏广乐。7. 苍梧:古地名,在今广西梧州一带。8. 三筦:即南江、北江、中江,均发源于江西境内的武夷山脉。9. 动:惊动。这里指惊起。10. 回风赋罢:指《九歌》中的《湘君》。《九歌》是楚辞的总称
注释: - 1. 记幽坊唤酒,佳节试灯,翠屏新曲曾顾:回忆起去年的幽静的街坊,邀请人一起喝酒、庆祝节日。翠屏是屏风的颜色,新曲是指新的曲子,曾顾是曾经看过。 - 2. 冶叶柔情,媚香妙谱:形容女子温柔妩媚,香气迷人。 - 3. 小影华年偷诉:偷偷地诉说自己的青春岁月。 - 4. 皓腕清襟,楚骚遗韵:形容女子手腕纤细,衣着清新,楚骚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歌风格,遗韵是指遗留下来的风格和韵味。 - 5.
注释: 丙午年除夕夜,我泊舟在洞庭湖的鹿角山,写下我所见到的景象。 又嬉春画鼓,迎岁绣幡,半湖灯舫相倚。响竹惊鸦,素波泛蚁。草草辛盘风味。六博酣歌,判教忘了,征途憔悴。 任远空、一抹烟痕,冷却君山眉翠。 乘兴船窗更启。待桃符句索,彩毫闲试。奈天角孤云,尚隔故园千里。吟香旧、馆玉笺谁寄。几日新韶弹指。嘱好梦、今夜先归,看取梅花开未。 译文: 又嬉春画鼓,迎岁绣幡,半湖灯舫相倚。 响竹惊飞的乌鸦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忆曹刘并驾,吴楚连横,狎盟曾推时语 - 这句描述了历史上曹操与刘备(曹)并驾齐驱,以及吴国和楚国的联合对抗,这种合作曾被视作当时的最佳选择。邓孝威的韵律与此相呼应。 2. 邓尉凄凉,杜陵飘泊,中道离群谁与 - 这里提到了邓尉山的凄凉景色和杜甫的漂泊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文人在中途中因离别而感到的孤独。 3. 十载分襟,一朝联袂依然尔汝 -
诗句释义 - "望湘人":这可能是指一个远行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湘"通常指的是湖南,而"望湘"则意味着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这里的"湘人"很可能是指一位从湖南来的人,他即将离开,所以作者在送别时表达了他的担忧和期待。 - "送征帆远去":这句话描述了一个人正坐着送别的场景。"征帆"通常指的是船只上的帆,它被用来比喻即将远行的旅人。"远去"则强调了旅行的开始和结束。 - "孤馆悄归"
《望湘词·马湘兰、薛素素兰花合卷》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作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春。上片写女子梳妆打扮时的情景。下片写女子与情人相会时的情景。全词描写了女主人公的美貌和情态,以及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译文: 等待那幽香凝聚在粉末中,芬芳的味道触动了妆容,画着眉的余香流照。轻轻抹上猩唇的颜色,慢吞吞地拈起凤爪的装饰。检查着离别的痕迹有多少。恨叶愁根,露水纫风,娇小的生来
【注释】: 望湘人 · 闺信 自君之出矣,独宿空房。绣衾慵爇龙脑。背着灯儿,侧身帐底,多半和衣睡倒。帘幕花香,栏杆燕语,月明如晓。好良宵、满院春风,不见断肠人到。 乍梦被郎呼去,向画屏深处,轻怜低笑。正勾当相思,一晌销魂未了。无端撼起,流苏微动,蓦地把人惊觉。闲滋味、费尽思量,私下报郎知道。 【译文】: 自从你出去之后,我就一个人孤寂地住着空荡荡的屋子,床上那绣花的被子我懒得点燃香料
诗句翻译: 1. 归程过半,家住天南,吴烟越岫飘渺。 - 描述的是诗人的旅程已过一半,家乡位于遥远的南方,周围是江南地区特有的烟雾和山峦。 2. 转眼秋冬,几回新月,偏向离人燎皎。 - 季节已经转向秋冬,几次看到新月升起,月亮似乎更加明亮,因为那是离人独自仰望的景象。 3. 急管宵残,疏钟梦断,客衣寒悄。 - 夜深时急促的鼓声渐消,稀疏的钟声在梦中中断。客旅之人感到衣服因寒冷而颤抖。 4.
【注释】 归雁:即“雁”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作。这首词是作者于淳熙八年(1178)由湖南长沙帅府任上罢官回江西信州时所作。词中以雁自喻,抒写了对仕途失意的苦闷、抑郁之情。 寒里:指寒冷的地方,这里暗指政治上的黑暗。 惺惺还自分晓:犹言“惺惺”,意思是清醒。 烟水:指江南的水气迷蒙如烟,如雾。 关河:指长江与黄河。 梦魂飞绕:梦中魂牵梦绕,形容思念之深。 堪:能,可以。 柰他幽悄
这首诗的格式和风格都很独特,它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同时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如"须信鸾弦易断"这样的句子。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熏,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译文:我讨厌莺鸟的声音传到我的枕头上,花的香气吹动了窗帘,醉酒后的魂和忧愁的梦交织在一起。被子上还留有残留的花香,眼睛因震惊而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