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诗句 1. 世庙时,有上变言张延龄诅魇怨望,大逆杀人,事颇有状。昭圣恐,乃因上后宫有嗣息者屈节为延龄请。上益怒,至欲坐延龄反,族其家。孚敬固以为延龄杀人抵偿当,而坐之反、族不可。夫延龄守财虏耳,何以能反?凡数诘问,其对如初。论延龄杀人罪,属秋尽当论。孚敬复上疏,谓:‘昭圣皇太后春秋高,卒闻延龄死,能不重伤痛乎?万一不食,有它故,何以慰敬皇帝在天之灵?’上恚,责孚敬:‘自古强臣令君非一
诗句: 阶对:‘臣言将官无权,非谓令将官执权也。今各镇将官,职务动有掣肘,如把总等官,兵部题奉钦依,许各将自行推用,而今则仍听于兵备。既已择将,凡选练便宜,即宜付之,而今则以书生之谈,尽成圈套,强之必行,兵马策应,急于星火,而关支钱粮不时,常至饥馁。且总兵于地方为行事之官,而府、州、县官至与抗礼,参、游为领敕之官,而巡抚至加鞭笞。其他跪拜称呼,咸卑屈太甚。今之将材,诚莫逃于圣鉴,无多出类
诗句 1. 孝宗忧劳思治,益明习机务,眷念民瘼。 2. 欲尽革诸烦苛弊蠹,召刘文靖公,屏左右,人罕得闻,大惧,窃从隙中观,但闻上数数称善。 3. 上仁慈敬慎,尤欲守成法,公等亦见太子未壮,上体清臞,恐一旦祸起不可测,务却谋远顾,省机密发,天下隐受其福。 4. 至上语及宫中事,毅然欲创抑尽刷洗近侍权,复高皇帝旧,亦未敢轻动也。 5. 光禄寺之设,供奉内府御膳,备办使臣外夷宴享而已。 6. 至是
玉堂丛话·调护 公卿中有一人善能结纳嬖近,每于上前誉其才能。一日,上谕大夏曰: “闻某极有才调。”大夏未敢对,上疑大夏听之未真,复大声曰:“工部尚书李某,尔知之否?” 仍未敢对。上喻其意,遽笑曰:“朕惟闻其人能干办耳,未暇知其为人也。” 大夏叩头曰:“诚如圣谕。” 刘忠宣公大夏造膝奉对,所谋虽辅臣不与闻。一日,上张缀衣于内宫之隙,屏左右,召公问曰: “朕守祖训,不敢逾分渔民
玉堂丛话·调护:揭示明朝内廷政治斗争及官场腐败 玉堂丛话是明代焦竑编撰的一部著作,主要收录了当时翰林院官员的言行和故事。其中《调护》一章讲述了明朝内廷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官场上的腐败现象。这一章中的关键人物是章公(章溢),他的子孙后代在明朝末年的动荡时期,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了对朝廷腐败的不满和抗议。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1. 政治背景分析 在明朝,宦官专权是一种普遍现象
玉堂丛话·调护 探讨明代政治文化中关键篇章 1. 章节概述 - 玉堂丛话·调护简介 - 内容与历史背景 - 主要人物与事件 2. 诗歌原文 - 诗句逐一释义 - 翻译对照 - 注释解释 3. 译文与注释 - 诗句翻译 - 注释详解 - 赏析与思考 4. 关键词解析 - 关键词一解析 - 关键词二解析 - 关键词三解析 5. 诗歌分析 - 主题思想 - 艺术手法 - 情感表达 6. 历史影响与评价
诗句 1. 谢琏尝举政要一十五事,名曰直言治平策。 2. 英宗问迎复事,贤曰:‘当时亦有要臣者,臣不敢从。’ 3. 上怪,问:‘何也?’贤曰:‘天位乃陛下所固有,若景泰不起,群臣表请复位,名正言顺,何至以夺门为功?夺之一字,何以示后?此辈实贪富贵,非为社稷计,倘景泰先觉,亨等无足惜,不审陛下何以自解?然天下人心所归向陛下者,以正统十数年间,凡事节省,与民休息故耳。’ 4. 上竦然大悟。 5.
诗句: ``` 玉堂丛话·调护 天顺初,石亨与太监曹吉祥怙宠擅权,有投匿名书指黜时政者,缉捕甚急,举朝惶骇。亨劝上出榜,募能告捕者,赏以三品职,上令撰榜格。岳季方与吕文懿入见上曰:‘为政自有体式,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构募之理?纵欲穷治其事,缓则人情怠忽,事自觉露,急则人情危惧,愈求韬晦,不如弗究。’吉祥从傍请究甚力,上徐谓曰:‘正言是也。’ ``` 译文: 在天顺初年
玉堂丛话·调护 郑纪为国子祭酒,会万寿节修斋醮,礼部预取监生供事。郑纪认为不可,上疏谏。上在东宫行冠礼,郑采自文王以来嘉言善行凡百条,各绘图作赞,名曰圣功图以进。 王端毅巡抚苏松,以灾异,上疏曰:‘臣奉命巡抚节,据抚属申呈,各部勘合派买各项物料,未免取办于民,里甲多致逃移。臣惟凡此之类,朝廷之上固有不可缺者,亦有可减省者,亦有可缺者,粮饷军需不可缺者也,花样段疋可减省者也,珍奇玩好可缺者也
玉堂丛话·调护 谢文正奏疏与政策改革 1. 引言 - 弘治年间内府仓库问题概述 - 谢文正提出解决措施 - 上谕采纳并实施政策 2. 谢文正政策实施过程 - 制定禁止贿赂政策 - 设立曹司搜剔弊端 - 开奏弊端明确条禁 3. 政策实施效果及民众反应 - 民众受困情况改善 - 商业活动逐渐恢复正常 - 商人无利导致积极性下降 4. 谢文正政策影响及评价 - 国库财政状况改善 - 铸钱问题被提上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