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解析】 此词是写吴江道中夜行所见。上片描写月夜江上景象,下片写江上所见的飞鸟,最后点出作者的感受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别具一格,它不是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鸂鶒鹭丝”与水仙祠、水仙花的对比,来表现作者夜宿江上的心境。 【答案】 译文:惹得夜乌难住,万点鬼磷穿树,似乎有行人行走,散如星。鸂鶒鹭丝属玉,齐傍水仙祠宿,宵半忽争鸣,学巡更。 赏析:《昭君怨·吴江道中夜行》是一首咏物词
注释: - 昭君怨:一种词牌名,通常用来写女子的哀愁。 - 江行:指在江河中行走。 - 消受:能够承受或忍受。 - 帆影:指船上的帆和影子。 - 小于鸥:比喻船小如鸥鸟。 - 楚天遥甸:形容天空辽阔,与楚地遥远。 - 潮接海门如线:指潮水与海水相接,像一条细线。 - 一点着杯梢:指杯子上的点(可能是指茶或酒的点缀)正对着杯子的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行景色的词,通过描绘江行的环境和感受
【注释】 春雨:即“咏春雨”。 挟(xié)雨东风飞扬:挟带着春雨的东风在空中飘扬。 新筑小堤初涨:新修的小堤刚刚被水涨满。 携杖过山溪:拿着手杖走过小溪。 步徐徐:慢慢走。 花事清明才到:清明节刚到,花儿开放。 雌蝶雄蜂都闹:雌蝶,雄性蜜蜂都在闹春。 昨夜五更风:昨天晚上的五更时刮起了风。 一池红:一池红色。 【赏析】 这首宋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首句写春风挟着春雨在东风中飞舞,渲染了春雨的气势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情感和赏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分析。“虽”是无凭无据,“却胜”“不情不绪”是说虽没有凭据(证据)却胜于不情之绪,这里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万一得相寻”意思是说如果有幸与她相见,“相寻”指寻找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年时庭院”“惊断”写出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而妻子却不知去向
昭君怨 咏柳 谁把软黄金缕,袅在最临风处。 低蘸绿波中,太蒙蒙。 愁杀花花絮絮,半是风风雨雨。 一树倍堪怜,寺门前。 注释: - 软黄金缕:柔软的金黄色细丝,比喻柳枝。 - 袅(niǎo):下垂。 - 寺门前:寺庙前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首句“谁把软黄金缕,袅在最临风处。”以“谁把”开篇,引出了柳树的形象,通过“软黄金缕”的比喻
昭君怨 明妃背立图,为梁季存广文麟章题 注释: - 昭君怨:一种词牌名。此处指一首表达对昭君(王嫱)的哀思之词。 - 明妃:指王昭君。 - 背立图:描绘了王昭君背对着观众站立的样子。 - 为梁季存广文麟章题:为梁季存的《麟章》一诗作题。 译文: 昭君怨恨地站在画像旁,为梁季存的《麟章》一诗而题写。 虽然人们说和戎是无用的策略,但别有一种英雄气概的女性形象。 雁飞过天空留下雪花,寒气袭人
昭君怨 昭君塞外命重制琵琶,曰浑不似 莫谓汉宫人巧。便有琵琶难肖。 毳帐草萧萧。梦魂遥。 薄命玉容如此。值得一声情死。 边月下祈连。影堪怜
《昭君怨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董初的作品,其中“堪惜惊鸿绰约容,庙堂无策拟和戎。汉家真个无男子,国事还须女子功。”这几句诗的译文如下: 堪惜惊鸿绰约容,庙堂无策拟和戎。 汉家真个无男子,国事还须女子功。 我们将逐句进行解读这首诗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意义,同时提供一些赏析。 - 诗句解读 1. 堪惜惊鸿绰约容:这里用“惊鸿”比喻王昭君的美貌,她远嫁他乡时的美丽形象令人惋惜
【注释】 1)“琵琶”句:指昭君出塞。昭君,汉元帝时宫女王嫱的称号。她被选入宫,成为宫女。后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应诏出塞去和亲。临行前,她对汉元帝说:“妾本生长在大漠南北草原上,听说汉地有好女乐,特地来求学歌舞。”在宫中,她日夜苦练歌舞技艺。后来,她随汉使到了大汗国。匈奴单于见到美丽的昭君,十分高兴,于是把她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妻。 2)“那知”句:意思是说
【注释】: 1. 妾在绣帏中住:妻子居住在绣有精美花纹的帐子里。 2. 郎向锦丛中去:丈夫离开去到繁花似锦的环境中去了。 3. 心被箫声吹动:指听到箫声后内心感到波动。 4. 月被花阴搬弄:月亮被花影晃动,形容月光被树枝和树叶等遮挡。 5. 排闷强观书:勉强看书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6. 悔当初:后悔当初不该这样。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闺怨之词。上片写女子独守空房,寂寞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