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软黄金缕,袅在最临风处。
低蘸绿波中,太蒙蒙。
愁杀花花絮絮,半是风风雨雨。
一树倍堪怜,寺门前。
昭君怨 咏柳
谁把软黄金缕,袅在最临风处。
低蘸绿波中,太蒙蒙。
愁杀花花絮絮,半是风风雨雨。
一树倍堪怜,寺门前。
注释:
- 软黄金缕:柔软的金黄色细丝,比喻柳枝。
- 袅(niǎo):下垂。
- 寺门前:寺庙前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首句“谁把软黄金缕,袅在最临风处。”以“谁把”开篇,引出了柳树的形象,通过“软黄金缕”的比喻,赋予了柳枝以柔美而富有生命力的特质。紧接着,“袅在最临风处。”则进一步描绘了柳枝随风摇曳的姿态,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
第二句“低蘸绿波中,太蒙蒙。”则转向描写柳枝与水面的互动,“低蘸”形容柳枝轻轻接触水面的情景,“太蒙蒙”则传达出水波与柳枝相交融时的朦胧美感。这一细节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第三句“愁杀花花絮絮,半是风风雨雨。”则是对柳枝所承受的情感的抒发。这里的“愁杀”表达了诗人对柳枝遭遇风雨侵袭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柳树本身的坚韧与美丽。同时,“花花絮絮”与前文的“低蘸”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柳枝在风雨中的摇曳姿态。
接下来的第四句“一树倍堪怜”,则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柳树的同情之情。这里不仅强调了柳树的脆弱,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珍视与爱护。
最后一句“寺门前”作为全诗的收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庄重的色彩。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柳树的深情厚意,以及希望保护这份美景免受风雨侵蚀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柳树的美丽与脆弱,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