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孤迎养,庭闱草自春。
那知清野久,却喜白头新。
楚水寒摇锡,蛮花净熨巾。
怜君辛苦意,羞杀倚门人。
诗句释义
1 早岁:早年。这里可能指诗人年轻时就离家奉养母亲,表现出对母亲的孝心。
庭闱:庭院。这里指家中的庭院。
草自春:春天到了,庭院里的花草开始生长。这里的“春”既指季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那知清野久:没有想到家乡已经多年没有亲人居住了。这里的“清野”形容家乡荒凉的景象。
却喜白头新:却喜欢看到白发新生的景象。这里的“新”表示时间的变化,从过去到现在。
楚水寒摇锡:楚地的水冷,水汽在风中摇曳如同锡器(古代的一种金属)晃动。这里的“锡”可能是比喻或象征,与“寒”结合,描绘出寒冷的环境。
蛮花净熨巾:当地的花儿洁白如雪,可以用来熨烫衣物。这里的“蛮花”指的是某种特殊的花朵,可能是当地特有的花。
怜君辛苦意:同情你为母尽孝的辛苦。这里的“辛苦意”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尊敬。
羞杀倚门人:害羞得连自己都觉得羞愧,好像连自己这个守候家门的人都要感到惭愧。这里的“羞杀”用来形容极度的羞愧和自责。
译文
年轻时候我就去照顾母亲,她就像庭院里的花草一样生机勃勃。没想到家乡已经多年没有人居住了,但看到白发新生,我又感到欢喜。楚地的水冷,水汽在风中摇曳如同锡器晃动,当地的花儿洁白如雪,可以用来熨烫衣物。我为母尽孝的辛苦,真是让人心疼,连我自己都感到羞愧,就好像是那个守候家门、等待归家的旅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敬爱。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观和母亲的辛苦,诗人表达了对母亲无尽的关爱和愧疚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敬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也富有象征意义,如“楚水”“蛮花”等,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加深了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