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会符阳九,沉疴阅岁三。
苏卿吟漠北,庾信赋江南。
山影开晴黛,湖光接暮岚。
艰危心不展,俯仰事何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主旨,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注意赏析时先指出手法再指出表达的情感。
本题要求分析“艰危心不展,俯仰事何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面对艰难险阻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民族前途的担忧。他以苏武、庾信等人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忧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念。
【答案】
译文:
阳九之年,我与天下有难同当;沉疴久困(疾病)三年。
苏武被匈奴扣留,吟咏于漠北;庾信南迁后作赋,描写江南美景。
山影开晴色,湖光接黄昏的山岚。
面临艰危而不屈服,回首往事无愧无悔。
赏析:
首联是第一层,写诗人与世难同遭之痛。“厄会符阳九”是说国运多舛,正逢“阳九”——即《周易》中的“否极泰来”。诗人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与天下人一样,共同承受着国家危难的重压。“沉疴阅岁三”是说自己的疾病已经三年,这里用了一个“沉疴”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的病已深重,难以痊愈。诗人通过这两联表达了自己与世难同遭之痛,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是第二层,写苏武、庾信等人的不幸遭遇来表达自己的处境。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长达十九年,终于持节返回汉朝,这是历史上传颂的佳话。庾信曾仕南朝梁朝,后来南迁到江陵,又因家室被掳去长安,于是被迫滞留南方,生活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最终客死异乡。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处境艰难,但仍然坚持信念,不改初衷。
颈联是第三层,写山水之美来表达诗人的心情。“山影开晴黛”是说远望青山,山的影子倒映在水波之中,就像一幅画一样美丽;“湖光接暮岚”是说近看湖水,湖面上的雾气与夕阳的余光相接,显得朦胧而神秘。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自己心情愉悦、豁然开朗的感受。
尾联是第四层,写诗人面对艰难险阻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艰危心不展”是说他虽然身陷困境,但内心依然坚定;“俯仰事何惭”是说无论低头还是抬头,都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面对艰难险阻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