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城南倚翠屏,萧萧修竹满前庭。
笋因夜雨侵苔长,枝共春云覆槛青。
深处石闲留客坐,隔林莺啭抚杯听。
故人诗句应题遍,藜杖何时一叩扃。
【注释】
筠庭:诗人自号,取自《楚辞·九辩》中的“余不忍为此态也”。
翠屏:青翠的屏风。
笋因夜雨侵苔长:竹笋因为夜晚雨水打湿了它上面的苔藓而长得更长。
枝共春云覆槛青:柳树枝条被春日的云彩覆盖在栏杆上显得更加青翠。
石闲留客坐:石头旁空闲的地方可以让人坐下。
莺啭抚杯听:黄莺鸣叫的声音在弹奏着酒杯。
题遍:写下很多遍。
藜杖何时一叩扃:什么时候才能放下手杖去敲一下门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主人雅兴的小诗。前四句写院中景物,后四句写主人的雅兴。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淡远。
第一句“老屋城南倚翠屏”,点明这是一座位于城南的老屋,靠依在青翠的屏风上。这“翠屏”二字,不仅写出了屏风的颜色,而且使人联想到那屏风是镶嵌有各种颜色花纹的,十分精美,更令人感到这座老屋的气度不凡。第二句“萧萧修竹满前庭”则具体描绘出这老屋前庭的景象。这里,“修竹”指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竹子,“萧萧”形容竹子发出飒飒声响。这句诗既点明了季节(秋天),又表现了庭院的清幽静谧。第三句“笋因夜雨侵苔涨”,进一步写庭院中的竹子。这里,“笋”是指竹子的嫩芽或竹鞭,“因夜雨”说明是在晚上下雨,所以“笋因”就是“因为”。这句诗既表明了时间(深夜),又说明了竹林中生长着嫩笋,并被夜雨浸湿了,因而涨高了地面的水。最后一句“枝共春云覆槛青”,以“春云”来比喻嫩笋,说这些嫩笋仿佛是被春云盖满了栏杆。这四句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致,但都表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
第四句“深处石闲留客坐”写庭院中最幽深之处有一块石头,可以供人坐下来休息。“闲”字在这里用得极为恰当,既表现了石头的宽敞平整,也暗示了一种闲适的心境。接着,诗笔一转:“隔林莺啭抚杯听”,写诗人听到隔林传来的黄莺啼声,便起身走到窗下,轻轻拍着酒杯聆听那美妙的歌声。这一联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使画面生动活泼起来,充满了生机。
最后两句写主人的生活情趣。第五句“故人诗句应题遍”是诗人对过去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与故人一起品茗吟诗的情景,不禁感叹自己的才华不及友人,因此他的诗歌应该写得更多一些,才能与友人相匹敌。第六句“藜杖何时一叩扃”,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他想什么时候才能放下手中的藜杖,敲一敲门扉,与故人相聚。
整首小诗意境优美,风格清新,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怀。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