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俯春流,余昔钓游地。
忆尝拈落蕊,相偎倚桃树。
叶底避游丝,丛深纳飞絮。
同时四五辈,被服俱美丽。
千金各自携,日暮恣游戏。
但道长如此,焉知老将至。
昨日寻旧游,光景徒自媚。
日肆江海踪,漂零复谁记。
非无桃与李,寂寞千万亿。
【注释】
东城:指长安城内。东城是唐代的都城,故称。俯:俯视。春流:春天的河水。余昔:昔日。
拈:摘取。落蕊:落花、花瓣。相偎倚:相互依偎着。桃树:桃花。
叶底:树叶底下。游丝:飞虫的丝状触角。避:躲避。
被服:衣着和服饰。俱:都。美丽:漂亮。
千金:古时对女子的一种美称。恣:尽情地。游戏:游玩。
长如此:总是如此。焉知老将至:怎么能知道人将要衰老。焉:怎么。知:知道。
昨日:昨天。寻旧游:寻找以前游览的地方。
日肆:天天。江海踪:泛指四处漫游。漂零:流浪漂泊。复谁记:又是谁记得呢?
非无:不是没有。桃与李:桃树和李树。寂寞千万亿:孤独寂寞,成千上万。
【译文】
长安城内俯视春水流淌,那是当年我垂钓游赏的地方。
回忆当年摘取桃花落花,彼此依偎在桃花树旁。
在树叶底下躲避游丝,在草丛深处躲进飞絮。
同游的朋友四五人一起,都是穿戴华丽而美丽的。
他们每个人携带千金,一天结束尽情地玩乐嬉戏。
只知道岁月会长久如斯,却不知道人生将会衰老。
昨天寻找旧时的游玩地方,美景徒然使人陶醉。
天天到处游荡,像江海一样无拘无束,飘荡漂泊,又有谁会记得?
不是没有桃树和李树,只是它们千千万万的孤独。
【赏析】
《东城》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东城”为题,借景抒情,借物寓怀。前四句写春日东城游赏的情景,后四句则抒发作者年迈体衰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感情真挚。
首联“东城俯春流,余昔钓游地”两句,点明地点,交代了“东城”的具体位置,同时写出自己曾经在此游赏垂钓的情景。这里,诗人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既表明了时间、地点,又暗示了自己曾经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为下一句作了铺垫。
颔联两句,诗人通过“拈”“相偎倚”等词语,把诗人和桃树、桃树的花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桃树下的动人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留恋之情。
颈联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在桃树的枝叶下面,他巧妙地避开了飞舞的蜜蜂;在茂密的草丛中,他又巧妙地躲进了成群的柳絮里。这样,不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日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更能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
尾联两句,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发出了感慨:“同时四五辈,被服俱美丽;但道长如此,焉知老将至。”这里的“同时”,指的是那些与他一起游玩的朋友们。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又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叹和对未来岁月的担忧。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感情真挚。诗人以东城为中心,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游玩经历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对青春年华的留恋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设问的方式,向读者发出了感慨:岁月不饶人,只有珍惜当下、把握现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