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念奴娇

《念奴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长调。上片写天帝震怒,翻腾银海,掀散珠箔,飞腾六出奇花;下片写征夫万里关山,僵立不前。全词气势磅礴,豪情勃发,充满战斗气氛。

【注释】

天丁:指天神。

震怒:大动怒气。

掀翻:使翻转。

银海:比喻银河。

散乱:飘落。

六出:六出雪花。

飞滚滚:飞舞。

平填:覆盖。

山中丘壑:指群山之间沟壑交错。

皓虎:白色雄鹿。

素麟:白色麒麟。

掣断:拉断,扯断、折断。

玉龙:这里指战火。

鳞甲:鱼鳞般排列的盔甲。

酣战:激战。

缟带:白绢。

占旗脚:插在旗杆的一端作为标志的布帛。

戈矛:兵器。

色映:颜色映照。

摇:摆动。

杀气横戎幕:杀气弥漫在军营之中。戎幕:指军营。

貔虎:猛兽貔和猛禽虎的合称,喻指勇士。

非与:不是与。

须拚一醉:要拼一醉方休。

看取:观看。

碧空:天空。

寥廓:(空旷)辽阔无边际。

【译文】

天庭的神灵大怒,翻滚着翻腾起银色的银河,将那漫天飞舞的雪纷纷扬地撒下来。六出奇花飞旋舞动,把群山中的沟壑都给遮盖了起来。白色的雄鹿狂野狂放,白色的麒麟凶猛异常,它们扯断了真珠索链,玉龙在空中激烈搏斗,鳞甲满天飘荡。谁还记得万里关山,那些出征的士兵僵立不动,白绢裹着的旗帜插在旗杆的一端。战士们的面色映照着戈矛,剑戟的光闪耀着杀气弥漫在了军营之中。勇猛的士兵如貔虎一般威猛,副将和士兵们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这不是谈论打仗的策略,而是要拼力饮酒,观看那广阔的蓝天和浩瀚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辛弃疾因反对韩侂胄北伐而受到排挤,闲居带湖期间。这首词描写了一幅壮丽的战斗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了他报国无门的悲愤。

开头三句“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是说天上的天神因为愤怒而在翻腾起银海和翻散了珠箔。银海是银河。这里以银河比喻战争的浩劫,用“掀翻”二字来表达作者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的痛心疾首,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人民遭受的战争灾难的同情。“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这两句则是写六种不同的雪花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将山中的沟壑全都填平了。这里的“六出”指的是雪花形状像六边形,也指雪花的颜色为纯白;“奇花”则是指雪花的形状奇特,五彩缤纷。这两句既形容了雪景的美丽壮观,也暗含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毁灭性的后果。

下阕“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是说那些在遥远的关山之上征战的士兵们,面对着万里的关山,他们只能僵立不动。这里的“征夫”指的是那些奔赴战场的士兵,而“僵立”则是指他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状态。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士兵们面对战争时的无奈和痛苦。“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则进一步描述了士兵们身上的战斗气息。他们身上穿着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手中握着的戈矛和剑戟都散发着杀气,整个军营都弥漫着一股杀气。这几句既写出了士兵们的英姿飒爽,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以及士兵所面临的危险困境。

“貔虎豪雄,偏裨真勇”两句则是赞美了士兵们的豪壮和勇敢。这里所说的“貔虎”指的是凶猛的野兽,而“偏裨”则是指军队中的中级将领或副将。这两句通过对士兵们的赞美来突出他们的英勇和勇猛。

最后一句“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则是词人的总结之语。他想要与朋友们一起喝酒畅饮,以此来忘却心中的忧愁和烦恼,享受生活的乐趣。然而他也明白自己的理想很难实现,因此他只能在醉酒之后看着那广阔的蓝天和无边的天空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期望。这句既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战斗画面来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不满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他也通过赞美士兵们的英勇和勇敢来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