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犹想君家屋乌好。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
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却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人暗伤怀抱。

【注释】

①杜子美:指唐代诗人杜甫。草堂:指杜甫成都草堂。②荒烟秋草:荒芜的草木、烟雾缭绕。③乌:乌鸦,这里用作代词。④冷:指妻子儿女。⑤天吴颠倒:形容衣衫破旧。⑥囊钱:行囊中的钱。⑦春恼:春天的烦恼。⑧造物:指自然界。⑨何心:怎么的心。⑩贤才:有才华的人。⑪长羁旅:长期在外为官。⑫浪生虚老:白白地消磨岁月。⑬却: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⑭诗名:诗篇的名字。⑮百代下:千秋万代之后。⑯暗伤怀抱:暗暗地伤悲怀想。

【译文】

百花潭上,只见荒芜的草木和烟雾缭绕。想起你家门庭的乌鸦好,当年从远方归来,妻子儿女冷清,身着破衣,倒挂着短褐,在寒风中发抖。

选择卜居少尘事,留下行囊中的钱,买酒寻花被春愁所烦扰。上天造物也是何心思,枉费了有才能的贤者,长期在外为官,白白地消磨岁月。却没有人能了解,他消磨掉诗名,千秋万代之后,令人暗暗地伤悲怀想。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怀古之作,借杜甫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表达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年华老大、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感情沉郁而真挚,用典自然而得体。

首二句写杜甫草堂的荒寂景象。“百花潭”点明杜甫的草堂所在,是成都浣花溪畔的一隅之地。“但荒烟秋草”,描绘出一幅凄迷萧索的画面,透露出作者内心凄凉之感。“犹想君家屋乌好”,这是回忆当年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杜甫的草堂虽荒凉,但当年的欢乐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三四句写杜甫晚年归家后的寂寞与辛酸。“记当年”以下四句,追忆杜甫晚年回到成都后的生活状态:妻子儿女冷清;身着破衣,倒挂着短褐;在寒风中发抖。“妻孥”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夫子出于由、求之间,于其门,皆由也、求也,是皆所谓逸民也。”杜甫在这里运用这一典故,以表现自己的落魄与苍凉。

五六两句写杜甫卜居成都后的生活状况。“卜居”二字说明杜甫在成都的居住环境并不优越,“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一句表明杜甫虽然生活贫困,但仍不忘及时行乐。“春恼”二字则暗示了杜甫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七至九句写杜甫对时世的感受与感慨。这几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慨:“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意思是说:上天为何如此无情?让有才华的人白白地为官、消磨岁月,最终只能空度一生。这里的“造物”指的是自然与社会环境;“何心”意为“为什么”、“为何”。整句话的意思是:上天为何要这样安排呢?它让人白白地为官、消磨岁月,最终只能空度一生!

最后两句“却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人暗伤怀抱”则是杜甫的感慨之语。杜甫感叹自己虽然有才华,却无法施展抱负、实现理想,只能在百代之下默默地忧伤自己的胸怀。

全诗通过对杜甫草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年华老大、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