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曾知有此堂。路人犹解说欧阳。堂前杨柳经摇落,壁上龙蛇逸杳茫。
云澹泞,月荒凉。感今怀古欲沾裳。胡僧可是无情物,毳衲蒙头入睡乡。
注释:
鹧鸪天:即《鹧鸪天·雪》,这是一首描绘雪中景色的词,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乐府: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多用五言、七言等形式。
欧阳:即欧阳修,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摇落:指树木叶子凋零。
云澹泞:形容天色昏暗。
月荒凉:形容月光暗淡。
胡僧可是无情物,毳衲蒙头入睡乡:胡僧是西域僧人,可能是对佛教的无知或误解,所以认为他们无情。毳衲是一种粗糙的布料制成的僧衣,蒙上它后,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雪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第一句“乐府曾知有此堂”表明了词人对于这个场所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
第二句“路人犹解说欧阳”则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对于这个地方的情感。这里的“路人”可能是指路过此地的人,也可能是指当地的居民。他们的解说可能包含了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传说等方面的描述,也可能包含着对这个地方的情感寄托。
第三句“堂前杨柳经摇落”则是对这个地方的具体描写。这里的“杨柳”是典型的南方植物,它的摇曳生姿,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量。而“经摇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事物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词人的心情有关,也可能与这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有关。
第四句“壁上龙蛇逸杳茫”则是对这个地方的象征意义的描绘。这里的“龙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着神秘、力量、智慧等。而“逸杳茫”则暗示了这些意象的飘渺、不定,可能与词人的心境有关,也可能与这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有关。
第五句“云淡泞,月荒凉”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这里的“云淡泞”可能暗示了天气的变化,也可能暗示了词人的心境。而“月荒凉”则暗示了月光的冷清、凄凉,可能与词人的心境有关,也可能与这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有关。
最后一句“胡僧可是无情物,毳衲蒙头入睡乡”则是对胡僧形象的描绘和评价。这里的“胡僧”指的是西域僧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与当地人有所不同,甚至可能被认为是无情的。而“毳衲蒙头入睡乡”则暗示了他们的修行方式和生活状态。这里的“毳衲”是一种粗糙的布料制成的僧衣,蒙上它后,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整首词通过对雪景的描绘,以及对胡僧、毳衲等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特色,如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以及对情感的深刻表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