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夜入雷电室,捕得飞来石上梭。
却斫灵槎挂明月,横吹玉笛上天河。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之道的《题李遵道枯木竹石图》。全诗如下:

谪仙夜入雷电室,捕得飞来石上梭。
却斫灵槎挂明月,横吹玉笛上天河。
注释:谪仙:唐代诗人李白的别号。李白曾自称是“谪仙人”。
雷电室:传说中雷神居住的地方。
飞来石:传说中的一块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
却斫灵槎(cuī zhuó líng chá)挂明月:用砍掉的神箭射下了月亮里的蟾蜍,使它坠落在地。
横吹玉笛上天河:把玉制笛子横吹奏出的声音送到天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李遵道所绘的枯木竹石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句”谪仙夜入雷电室”,描绘了李白这位谪仙夜晚进入雷声震响的雷神宫殿的情景,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里的雷电室象征着李白那种豪放不羁、自由奔放的个性。
接着两句”捕得飞来石上梭”,则展现了李白那超凡脱俗、才华横溢的形象。他不仅能够捕捉到飞来的石头,还能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作品,这种能力令人敬佩。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接下来的”却斫灵槎挂明月”,则描绘了李白挥剑斩断月亮的情景。这里的灵槎象征着李白那高洁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他敢于挑战命运,勇往直前,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毫不退缩。
最后一句”横吹玉笛上天河”,则展现了李白那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才华。他的笛声如同天籁之音,穿越银河,直达天际。这也是一种象征,意味着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像李白的诗一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传遍天下。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的生活场景和个性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