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有一士,闭门恒苦饥。
俯仰良自惜,日晏犹弦歌。
小人未足畏,君子或见之。
宁为兰玉摧,不为萧艾滋。
衡门有一士
闭门恒苦饥,俯仰良自惜,日晏犹弦歌。
小人未足畏,君子或见之。
宁为兰玉摧,不为萧艾滋。
注释:
衡门:横木为门,形容简陋的住所。
恒:常常。
苦饥:饥饿。
俯仰:低头和抬头,形容生活艰难。
良:很。
自惜:自我珍惜。
日晏:太阳落山。
犹:仍然。
弦歌:弹琴唱歌,指有文化的生活。
小人:地位低微的人。
未足:不值得。
畏:敬畏。
君子:地位高的人。
或:或许。
宁:宁愿。
兰玉:比喻贤才。
摧:摧毁。
萧艾:比喻卑贱者。
滋:滋生。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李孝光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衡门”一词,既指简陋的住所,也象征着隐士的生活方式。他虽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而是宁愿选择放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