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始曰旦,有鸟鸣嘐嘐。
牡出得饮啄,雌居完守巢。
幽人念兹久,尼父讵系瓠。
先民重自任,贵器藉白茅。

旭日始曰旦,有鸟鸣嘐嘐。

朝阳初升,雄鸟鸣叫着。

牡出得饮啄,雌居完守巢。

公鸟外出觅食,母鸟则守护着巢穴。

幽人念兹久,尼父讵系瓠。

隐士对此长久思念,孔子也未曾用葫芦做容器。

先民重自任,贵器藉白茅。

古代先民重视个人责任,贵重的器具多用白色的茅草包裹。

注释:嘐(yuè)嘐:鸟鸣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清晨,朝阳照耀大地,鸟儿开始歌唱,公鸟去觅食,母鸟则守候在巢中,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诗人通过这简单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首句“旭日始曰旦”,诗人通过对朝阳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第二句“有鸟鸣嘐嘐”,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鸟儿欢快的鸣叫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接下来三句“牡出得饮啄,雌居完守巢”,描绘了公鸟和母鸟各自忙碌的情景。公鸟外出觅食,母鸟则守护着巢穴,这种分工合作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生物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最后两句“幽人念兹久,尼父讵系瓠”,诗人以隐士和孔子为例,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他们虽身处不同时代,但对责任的重视却是一致的。这里的“尼父”指的是孔子,而“瓠”是一种容器,诗人用它来比喻不负责任的行为。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景象,并以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责任的重视。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