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架龙须弱不支,炎天待月立多时。
醍醐纵美输清滑,璎珞虽圆让陆离。
珍异曾夸太冲赋,累垂已入退之诗。
当年若得传方法,博取凉州亦一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对关键词的解释和赏析:
- 蒲萄(Pútáo): 葡萄。
- 走架龙须弱不支:形容葡萄藤上的葡萄串柔弱不堪支撑,就像走架的龙须一样。
- 炎天待月立多时:炎热的夏天等待月光照射,时间很长。
- 醍醐纵美输清滑:虽然喝的是美味的醍醐,但口感更偏向于清淡滑润。
- 璎珞虽圆让陆离:璎珞(yíngluò,一种珠宝装饰)虽然圆润,却不如陆离(一种宝石)那样色彩斑斓。
- 珍异曾夸太冲赋:曾经赞美过太冲(即张衡)的赋作中描述的珍奇异宝。
- 累垂已入退之诗:已经融入了柳宗元的诗作中。
- 当年若得传方法:如果当年能够传授给方法,就能学到真正的技巧。
- 博取凉州亦一奇:博取凉州的特产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译文
葡萄藤上葡萄串柔弱无法支撑,炎热夏日期待月光照耀很长时间。尽管是美味的醍醐,但更偏好清新滑润的口感。璎珞虽然圆润,但不及陆离的色彩斑斓。曾经在太冲的赋作中赞美过那些珍奇异宝,如今已经在柳宗元的诗篇中找到它们的踪迹。如果能传承这种技艺,也能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葡萄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比较,展现了葡萄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状态和特性。首句“蒲萄走架龙须弱不支”描绘了葡萄藤上的葡萄串因过于纤细而难以支撑的情景。次句“炎天待月立多时”则表达了在炎热的夏天里,人们长时间地等待月光的到来,以此来衬托葡萄的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第三句通过对比“醍醐纵美输清滑”与“璎珞虽圆让陆离”,突出了葡萄的甘甜与珍珠的圆润、多彩之间的差异。最后两句则通过赞美张衡的赋作和柳宗元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遗产的敬仰,以及对传承技艺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葡萄为载体,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人文情感和文化传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