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黍鸡豚不厌贫,耕桑世业古风存。
夕阳挂树秋光老,樵担参差下白云。
【注释】
西丘:指山中的小丘。夕照: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这里指落日的余辉。禾黍(shǔ):泛指庄稼。鸡豚(zhūn):指家禽。不厌贫:不嫌弃贫穷。耕桑:耕田种桑。世业:代代相传的职业或事业。古风:指古代的风俗。参差:错落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任苏州刺史时写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一幅秋末傍晚的农村景色图。前二句写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勤劳朴素的生活;后两句写农忙季节,人们挑柴担粮,来往不息地从山下到山上,络绎不绝。诗中没有直接赞美劳动人民,却通过描写他们辛勤劳作的情景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全诗写得质朴自然,毫无雕饰。诗中用典不多,但都恰到好处。“禾黍鸡豚不厌贫”,这一句是说,不管怎样贫穷,也总不会嫌贫爱富;“樵担参差下白云”,是说不论早晨还是傍晚,都有人挑着柴草去山上砍伐,有的顺路还顺便打些野味回来。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义深厚。
首联描绘农家景象。“西丘”指山中小丘,即作者隐居之地,以自比。“夕照”点明时间,也是晚景,“禾黍鸡豚”写农事,“不厌贫”表志向,“耕桑世业存”写传统。
颔联写农忙季节,人们上山砍柴,下山挑水,往来不息,热闹非凡。“樵担参差”形容农忙季节,人们挑柴担水,往来不绝,热闹非凡。“白云”点明地点,是作者隐居之地。尾联写农家忙碌的场景。“夕”、“下”二字,把太阳落山的景象和人们忙碌的身影融为一体。
【译文】
山中的小丘上,太阳落山后,田野里的庄稼被收割一空;
村头有鸡和猪,它们悠闲自得,好像并不感到贫穷。
农夫们还在忙着耕种,这是世代相传的传统行业。
夕阳斜挂树梢,秋日的阳光已变得十分苍老;
山间樵夫挑着柴火,走起路来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