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视草屋三间,尽日鳌峰相对闲。
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玉堂视草屋三间,尽日鳌峰相对闲。

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赏析:

首句“玉堂视草屋三间”,描绘了一位文人在书斋中静心阅读的场景,通过“玉堂”一词,暗示了书斋的高雅与清静。而“视草”则表明了其职责所在,即处理政务,此处也象征着其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诗中的“三间”既体现了空间的狭小,也暗示了文人内心的广阔。

第二句“身遇太平铃索静”,则转入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这里的“太平”意味着国家安定,社会和谐,而“铃索静”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身遇”与“太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满足与庆幸。同时,“铃索静”也暗示了社会的秩序井然,人们生活安宁。

第三句“题名篆毕又南还”,则是诗人结束一天工作时的情景。这里的“题名篆毕”意味着完成了文书的书写工作,“又南还”则表明了诗人即将返回住所的方向。这一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工作的繁忙和辛苦,也反映了他对于工作的态度——敬业乐业。

这首诗通过对书斋生活的描绘、对太平盛世的感受以及对工作过程的记录,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和平年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