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气凄凉七百年,招贤一举独非天。
当场礼义难分别,回首空山重惘然。
【注释】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名轲,字子舆(待考)。邹(今山东邹城)人。曾游历于齐、梁之间,主张“仁政”,反对暴政,与孔子并称“孔孟”。见梁惠王:孟子在魏国游历时,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和重用。
道气凄凉七百年:指魏国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实行封建制度,到战国末年,共经历七百年历史。道气,道家思想。
招贤一举独非天:指魏国自始皇以来,虽屡经战乱,但始终未灭亡,直到汉初才被灭掉,因此认为魏国之存,实非偶然。
当场礼义难分别:指当时魏国的礼仪制度,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回首空山重惘然:诗人感叹往事,对魏国的兴衰感到茫然不解。
【译文】
孟子去见梁惠王,目睹了魏国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今的七百年的历史沧桑。他感慨地说:“招贤纳士的举动,实在是天意。”
孟子当场对礼节制度表示赞赏,认为魏国的礼制比当时的其他诸侯国的都要先进。但是诗人却觉得难以辨别魏国的礼制究竟好在哪里。
当诗人离开现场时,看到身后的山林空荡而寂静,心中不免怅然若失。
【赏析】
此诗写诗人观感,以景结情。首句点题,说明去拜见梁孝王是孟子的夙愿。次句承上,表明他此行的目的,即向梁孝王展示他的思想学说。三、四两句,则具体地描绘出孟子所见到的情景:他站在魏国宫廷之前,面对礼乐仪式,不禁为之所动;然而,他又发现魏国礼法森严,难以分辨其中的好坏。最后一句,诗人以“回首”二字领起,写出诗人在走出魏国宫廷之后,面对眼前空荡的山林,感到惆怅和迷茫。全诗以景结情,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境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