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外老松子,萧萧虚籁生。
定从何处起,宁有不平鸣。
我耳固师耳,风声是树声。
他时叩禅寂,衲破睡天明。

寄云门僧若邪溪兼题其松风阁二首

第一首

阁外老松树,萧萧空山声。

虚籁生秋思,闲云入梦行。

我心随静照,他时共法清。

衲破睡天明,禅心自光明。

注释:在这座松风阁外,有一棵苍劲的老松树,它发出的是空山的声响。这种声音让人心生寂寞和思绪,就像我在闲游中进入了梦境。我的心随着这静谧的景象而流动,而他时我会与佛法的清净相融合。当一切尘埃落定,我的心灵如同被打破的睡眠一样明亮,那时我将能真正地领悟到佛教的真谛。

赏析:此诗以“老松”为景,通过“老松”、“秋风”、“秋思”、“闲云”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幽远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第二首

定从何处起,宁有不平鸣。

我耳固师耳,风声是树声。

他时叩禅寂,衲破睡天明。

注释:这棵树的声音从哪里开始发出?难道它就没有不和谐的声音吗?我听出了风声,那是树木的声音。当我将来参禅时,那些纷扰的声音将会消失不见,那时我将能够听到真理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进一步探讨了“风声”与“树声”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我耳固师耳”和“风声是树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他认为,虽然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外界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并不一定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内省,才能触及真理的本质。

第三首

我耳固师耳,风声是树声。

他时叩禅寂,衲破睡天明。

注释:我的耳朵只是听到的风声,那不过是风吹动树枝所发出的声响。当我将来参禅时,所有的纷扰都将归于寂静,那时我将能够听到宇宙万物的本质声音。

赏析:这首诗进一步深化了对“风声”与“树声”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听觉来感知外界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内省,才能触及真理的本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修行的期待,希望在参禅的过程中,所有纷扰都将消失不见,只剩下真理的声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