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西湖、半篙新雨,曲尘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君不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送水天远。

【注释】

  1. 涨西湖:西湖的水位升高。
  2. 半篙新雨:雨下了一半,但还没有完全停。
  3. 曲尘波外:曲折的湖边。
  4. 莺娇燕婉:形容景色优美,鸟语花香。
  5. 王孙有恨:指游子对故乡的怀念。
  6. 垂杨岸:杨柳树的岸边。
  7. 绮罗云散:比喻繁华的景象消失无踪。
  8. 歌舞地:指歌舞场所。
  9. 青芜:指长满了野草的土地。
  10. 落絮飞花:形容春天即将结束,万物凋零的情景。

【译文】
春日里西湖的水涨了起来,一半是雨,一半是风,湖面泛起了涟漪。我同友人一起乘着小舟荡漾在鸳鸯桥边,春风拂过水面,带着一丝温柔。轻轻卷起帘子,一缕歌声透过桃花扇飘来。鸟儿们依旧欢快歌唱,燕子也显得更加柔媚动人,而我这个游子却没有心情享受这美好的景致,心中充满了遗憾。

站在垂杨树下,看到岸边红亭翠馆都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片落英缤纷。如今游兴大减,再也没有了往日游玩的兴致。山水依旧美丽,但是那些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失无踪,就像绮罗一样消散在风中。我不禁想起那些曾经歌舞升平的地方,如今却已变成了荒芜之地,满目疮痍。夕阳西下,斜阳映照下,柳絮和花瓣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落,春天仿佛即将离去。此时,我目送着水天相接的地方,心中无限感慨。

【赏析】
这首《摸鱼儿·春日西湖泛舟》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它描绘了春天西湖的美丽景色,以及词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全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开篇“涨西湖、半篙新雨,曲尘波外风软”描绘了西湖在春雨之后的新景象。半篙新雨后,湖面泛起了涟漪,曲尘波外,春风拂过湖面,带来了丝丝温柔。这些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春天西湖的宁静与美丽。

词人“兰舟同上鸳鸯浦,天气嫩寒轻暖”继续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兰舟载着作者和朋友一同荡漾在鸳鸯桥边,微风中夹杂着春寒,使得湖水显得格外清新。这里的“嫩寒轻暖”形容了春天的特点,既没有夏天的酷热,也没有秋天的寒冷,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

词人并没有沉浸在这份美景中,而是通过“帘半卷,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帘子微微卷起,透过缝隙传来歌声,但桃花扇挡住了视线,使得歌声显得朦胧不清。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西湖的美丽,又透露出词人的孤独与无奈。

“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及其引发的各种情感。莺鸟娇媚、燕子柔情,这一切都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然而,对于那些游子来说,他们却感到无比的遗憾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对比使得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更加深沉。

最后一句“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表达了词人对过去游兴的怀念。垂杨树下红亭翠馆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片落英缤纷的景色。这种变化使得词人感到失落和惆怅。同时,这也反映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西湖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美景的回忆和感叹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伤之情。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