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铅朱污。问娇黄、当初著甚,染成如许。便做采从真蜡国,特地朝匀暮注。也无此、宫妆风度。长记方壶春半贮,只萧然、尽慰人情苦。谁更望、暗香吐。
为渠细检梅花谱。以芳馨与梅相近,故梅名汝。底是石湖堪怪处,说道涪翁曾赋。还忘却、东坡佳句。从被二仙题评了,到而今、傲然吟诗似。吾试与,下斯语。

【注释】:

铅朱:指胭脂。

娇黄:指女子用胭脂搽脸。

方壶:指传说中的仙山,这里代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石湖:苏轼号东坡居士。

涪翁:即杜甫的别号。

二仙:指贺知章、李白二人。他们曾题诗于《咏柳》一诗。

下斯语:表示自谦。

【赏析】:

这首词写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上片开头两句说,不受铅华玷污的梅花,问它当初是用什么染料染成如此艳丽的颜色。“便做”、“特地”二字,表明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真蜡国”,指产香的蜡质国家。古代传说中,蜡质国家出产的香料最纯,因而以真蜡国喻指梅花。“朝匀暮注”句,意思是说,梅花的香味,从早晨到晚上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令人陶醉。这两句是对梅花的赞美。以下两句,词人把梅花比做萧然的人,说梅花能够慰藉人们心中的苦闷,使人忘却烦恼。“谁更望”三字,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暗香吐”三字,描写出梅花在夜色中的芬芳,令人心醉,也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品质。

下片开头三句,词人回忆了当年自己与好友一起赏梅的情景,那时梅花开得如方壶仙境一般,令词人感到十分欣慰。“萧然”,形容梅花的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词人又回忆起杜甫曾经为梅花作过一首赞美梅花的诗,因此认为梅花和梅花的香气非常相近,所以称梅花的名字是梅,意为梅香。接下来,词人又回忆起石湖这个地方,说那里的景色非常奇特,令词人感到十分惊奇。最后,词人以二仙的诗句来赞扬梅花,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高远,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