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虑吾郡山,弃之来浚都。
子实浚都人,乃得居林虑。
出疆必载质,浮海或乘桴。
圣贤义有在,并介遂殊途。
静言复自咎,九徵有不渝。
袁闳筑土室,苑粲安一车。
六月拥裘卧,异世真同符。
何当云壑里,添我一茅庐。

【注释】

寄归彦温:写给归彦温的信。林虑:地名,位于今河南林州市,是黄河以北的地方;浚都:即浚州,在今河南省浚县;出疆: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并介:指同处一地的人。袁闳、苑粲:都是古代的贤人。

译文:

我的家乡在林虑,弃之而来于浚都。

你是浚都人,才得到居住林虑。

离开家乡必带礼物,渡海或乘筏子。

圣贤义理有存在,同处一地就殊途。

静言又自咎责,九征无渝定。

袁闳筑土室,苑粲安一车。

六月拥衣睡,异代真相符。

何当云壑里,添我一茅庐?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作者时年五十一岁,时任浚仪尉(县尉)。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归彦温的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友情的赞美。全诗以“情”为纽带,抒发了诗人与归彦温之间的深厚友谊。

首联写诗人因避战乱迁居浚都。诗人原籍林虑县,而浚都地处中原,远离战乱,因此决定迁居于此。

颔联描绘了诗人在浚都的生活情景。诗人虽然身居此地,但心中却时刻思念着故园的亲人和朋友。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依然保持着联系。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己的感激之情。他明白,朋友之间应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度过困难时期。诗人用“并介”二字,将两人比作同处一地的人,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彦温的思念之情。尽管他们身处不同地方,但诗人始终把归彦温当作自己的知己。他希望能在云壑之中找到一处幽静之所,与归彦温共度晚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