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郭军麾满,偷生齿发全。
秋成思乐岁,世乱感衰年。
倚杖秋林外,扶犁夕照边。
馀生沾圣泽,何以答皇天。
野老
水郭军麾满,偷生齿发全。
秋成思乐岁,世乱感衰年。
倚杖秋林外,扶犁夕照边。
馀生沾圣泽,何以答皇天。
译文:
在水边的营垒周围,到处飘扬着军旗;为了生存只能苟延残喘,头发都白了。
秋天收获之后,想到去年的快乐时光;世道混乱,让人感叹自己的衰老。
靠在秋天树林外,扶着犁头在傍晚的阳光下耕作。
剩下的日子沾受皇上恩泽,不知道该如何回报皇恩浩荡。
注释:
- 野老:指隐居山林的老人。
- 水郭军麾满:指军营中旗帜飘扬的景象。
- 偷生:苟且存活。
- 齿发全:形容年事已高,头发都白了。
- 秋成:指秋季农作物丰收。
- 世乱:世道混乱,社会不安定。
- 倚杖:靠在树枝上依靠身体。
- 秋林:秋天的树林。
- 夕照:傍晚的阳光。
- 馀生:剩余的时间,即晚年。
- 圣泽:皇帝的恩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老人的生活状态和他内心的感慨。首联“水郭军麾满,偷生齿发全”描述了他所在的环境是军营附近,周围的军旗飘扬,暗示着战争或军事氛围的存在。这反映了诗人可能身处乱世之中,无法享受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颔联“秋成思乐岁,世乱感衰年”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的困境之间的对比和感慨。
颈联“倚杖秋林外,扶犁夕照边”形象地描绘了他生活的环境和劳动的情景。倚杖和扶犁都是老年人常用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孤独而坚韧的生存状态。尾联“馀生沾圣泽,何以答皇天”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对国家、皇帝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老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战争、社会动荡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深沉又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