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楼高秋月低,夜夜栖乌夜半啼。
吴王宫里无西子,江清露白芙蓉死。
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析:
- 作者介绍:
- 许恕,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
- 诗风以深沉含蓄著称,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哀愁和哲思。
诗句原文:
碧云楼高秋月低,夜夜栖乌夜半啼。吴王宫里无西子,江清露白芙蓉死。词语释义:
- 碧云楼:高耸入云的楼阁,常被用来象征权力或地位的象征。
- “碧云”通常指天空中如烟似雾的色彩,常用来比喻梦幻或遥不可及的美。
- 秋月低:形容月亮在秋天夜晚显得特别低垂,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凋零的季节,因此秋月往往与悲凉、思念等情绪联系在一起。
- 夜半啼:乌鸦在深夜发出叫声,常用来象征孤独或哀伤。
- 夜半时分,人们往往沉浸在深深的睡梦中,而乌鸦的叫声打破了宁静,给人以不祥之感。
- 芙蓉死:芙蓉即荷花,此处用来形容荷花枯萎的景象。
- 芙蓉象征着纯洁和美丽,而死则表示生命的终结,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 诗意解析:
- 首联“碧云楼高秋月低”,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秋夜景象,碧云楼的高耸和秋月的低垂共同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忧郁的氛围。这里的“秋月低”可能隐喻着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颈联“吴王宫里无西子”,借用古代美女西施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宫廷中缺乏真正的才子或智者的讽刺。西施虽为绝世佳人,但在权谋和欲望的腐蚀下,她的美也变得黯淡无光。
- 尾联“江清露白芙蓉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悲剧性的认同。芙蓉的死亡象征着纯洁与美丽的消逝,而这一切又都是因为政治斗争中的无情与权谋。
《吴宫怨》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更是一幅细腻入微的心理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元代文人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