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束飞桥,下堑不测渊。谁开万寻铁?逗此无穷泉。
淙淙辊空曲,汹汹投奔川。阳光下照之,忽作龙腾天。
常恐桑田变,中有瞿塘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游麻姑山五首》之一。全诗如下:
两山束飞桥,下堑不测渊。谁开万寻铁?逗此无穷泉。
淙淙辊空曲,汹汹投奔川。阳光下照之,忽作龙腾天。
常恐桑田变,中有瞿塘船。
注释:
- 两山束飞桥:指麻姑山上有两座山峰像两个飞来的桥一样,将飞桥束住了。
- 下堑不测渊:指下面有一条深渊,深不可测。
- 谁开万寻铁:指是谁打开了这条深不见底的沟渠,就像打开了一条长满青苔的铁链。
- 逗此无穷泉:指这条沟渠中流淌着无尽的泉水,源源不断。
- 淙淙辊空曲:指泉水在山谷中流淌的声音如同滚动的车轮声。
- 汹汹投奔川:指泉水奔流入河川的声音如同波涛汹涌。
- 阳光下照之:指阳光照耀下,泉水闪闪发光。
- 忽作龙腾天:指泉水在阳光下忽然变得像龙一样飞腾起来。
- 常恐桑田变:指常常担心大地会像桑田一样变化,因为这里曾经有过洪水和地震。
- 中有瞿塘船:指这里有一艘瞿塘船,即瞿塘峡中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麻姑山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首句描绘了麻姑山两座山峰如同飞来的桥般束住了山下的沟渠,形象地表现出了麻姑山的自然景观。接着,诗人描述了沟渠中的泉水从深渊中涌出,仿佛打开了一条青苔覆盖的长铁链,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古代神话中的“天河”。然后,诗人用“淙淙辊空曲”和“汹汹投奔川”等词语描绘了泉水奔流的声音和气势,让人仿佛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最后,诗人又用“阳光下照之”和“忽作龙腾天”等词语描绘了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仿佛变成了一条腾飞的巨龙。整首诗通过对麻姑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担忧和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