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然清梦绕芳兰,逆旅天教识凤鸾。
一榻既因徐孺设,绿琴来对子期弹。
下喉久厌江瑶柱,入手欣逢铜弹丸。
既悟诗人最佳处,肯夸淫潦卷狂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和赏析,以帮助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 栩然清梦绕芳兰
- “栩然”形容事物栩栩如生,仿佛真实一般;“清梦”指清晰而美好的梦境。整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被美丽的花朵围绕,宛如置身于一个仙境。
- 逆旅天教识凤鸾
- “逆旅”指的是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天教”意味着命运或天命的安排。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感受到上天的指引与帮助。
- 一榻既因徐孺设
- “一榻”在这里指一张床或者卧具。“徐孺”是指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徐稚,他以淡泊名利著称,常用来比喻清高超脱的人。这句话可能是指诗人在旅途中找到了一张舒适的床铺,这让他感到欣慰。
- 绿琴来对子期弹
- “绿琴”指的是绿色的琴,通常用来形容乐器的色彩。“子期”则是指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俞伯牙,他们之间的故事广为流传,象征着知音难遇。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与知音相遇,共同弹奏琴曲。
- 下喉久厌江瑶柱
- “下喉”指的是品尝食物时的感觉。“江瑶柱”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这里用来象征美食。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美食的厌倦,可能是因为过于丰盛或过于复杂。
- 入手欣逢铜弹丸
- “入手”表示开始动手操作或使用某物。“铜弹丸”可能是指小巧精致的物品。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对小巧精美之物的喜爱。
- 既悟诗人最佳处,肯夸淫潦卷狂澜
- “既悟”表示已经明白了某种道理或情况。“淫潦”通常用来形容混乱或杂乱无章的状态。“卷狂澜”则是指控制或平息汹涌的波涛。整句诗表明诗人已经领悟到诗歌创作的最佳境界,即能够驾驭情感、语言和节奏,使作品既有力度又不失雅致。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和现实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在不同场景中的心境变化。第一段通过描绘梦境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第二段则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中找到安宁之所的喜悦。第三段则通过对比两种生活状态,强调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最后一段则是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感悟,认为只有真正理解生活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