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阳兵后步之青,古驿荒寒粥夜烹。
四舍分程曾借宿,一杯数种不知名。
二千里外新归客,三十年前旧友生。
宾馆莫嫌来往数,中途霜露已无情。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与卢希甫的离别,颔联写分别时的情景,颈联写别后思念之情,尾联用典抒发友情之深厚。全诗以送别为题,却无送别离情的渲染,而以“青”字起兴,写旅途中所见的青山;中间四句写途中的艰难困苦,以及诗人在艰苦条件下对朋友的关心;最后两句写朋友远去之后,诗人依然不忘友人,愿其勿嫌自己来往频繁。
【答案】
译文:
般阳道兵乱之后,我们徒步来到山间小路上,古驿道上荒无人烟,只有夜晚才煮粥充饥。
沿途住宿多次,曾借住过几处人家的客房,饮过几种不知名称的美酒。
二千里外,你像一位新归的游子一样,三十载前我们是旧交的朋友。
宾馆里不要嫌弃我来往的次数太多,中途霜露已使人无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与好友卢希甫相别后的赠言。诗的前四句写诗人与卢希甫的离别。首句写诗人与卢希甫从京城出发,一路步行来到山间的青石道上。次句写山中道路崎岖,寒风刺骨,晚上只能吃稀粥充饥。三、四句写路途艰辛及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分程”、“烹粥”等词语都写出了旅途的艰辛。这四句虽然只是描写行程的艰险和途中的食宿问题,但其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接下来五、六句写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二千里外”说明二人分别已经很久,彼此之间已生疏;“三十年前”表明两人相识时间之长。“新归客”、“旧友生”都是对对方的一种称呼,表现了诗人对这位朋友的深情厚谊。
尾联用典抒发友情之深厚,“莫嫌”二句是说你不要嫌弃我往来的次数太多。这里用典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在长安期间,曾到访卢希甫所居之地,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现在卢希甫已经远行,自己仍然不忘朋友,愿其勿嫌自己来往频繁。
此诗语言朴素平易,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自然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