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倦起,起来风露湿人衣。休休未是早行时。旋摘青蔬炊饭,暖酒就炉围。值青山有意,且把诗题。
兴阑便归,忽邂逅、故人期。道是游山正叔,消息曾知。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云霭散、皓月呈辉。
【注释】
1、婆罗门:指佛教僧人。张监察:即张九成,字子韶,号约斋。南宋诗人。福建浦城人。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进士。累迁吏部侍郎兼权刑部侍郎,拜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为理宗皇帝所重。因与宰相贾似道不和,被诬陷而遭贬谪,至泉州居住。
2、闽(min):福建的别称。
3、休休:悠闲自得的样子。
4、旋摘:很快地摘下。
5、炊饭:煮饭。
6、暖酒:用热酒温一温。
7、值:遇见。
8、青山:指山峦。
9、游山:指游览名山。正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10、消息:音信。曾知:知道。
11、茶烟:烹茶时冒出来的烟气。午灶:午饭后的火炉。
12、击棹(zhào):敲着船桨声。
13、皓月呈辉:形容月亮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友人去闽地游山赏景,在友人出发前,写下这首送别诗。此诗是写景抒情诗,表达了作者送友时的惜别之情。
开头二句“秋宵倦起,起来风露湿人衣”,写自己因为思念朋友,所以夜里不能入眠,直到天亮才起床。“风露湿人衣”说明他起床的时间很早,天气也特别冷。
三句“休休未是早行时”,意思是:我并不是不想早点儿离开,但天还没有亮。“旋摘青蔬炊饭,暖酒就炉围”,四句写诗人给友人准备了早餐,然后一同围着炉火喝热酒,谈笑风生。
五、六句“值青山有意,且把诗题”,写两人一起登山游玩的情景。他们一边登高,一边吟诗作对。“云霭散、皓月呈辉”,描绘了夜晚月色如洗,云雾渐散,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美好景象。
七、八句“兴阑便归,忽邂逅、故人期”,写诗人和友人在游山过程中,偶然相遇,彼此都很高兴。“道是游山正叔,消息曾知”,诗人告诉友人,他就是苏轼的好朋友,以前还见过他的面。“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写他们在山中喝茶,吃午饭,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听着悠扬的音乐,聊得很开心。
最后两句“云霭散、皓月呈辉”是全诗的总结,意思是说,随着云雾的消散,一轮明月渐渐升高,照亮了天空。这两句既描写了景色,又表现了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