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秋大水,一雨乃孤注。九年锱寸积,曾未办朝露。
陂塘此何日?还我沧洲趣。夜来云初作,期待一如故。
既闻渐成阵,尚谓行且住。甫寸惊已狂,及犁叹无数!
平明报三尺,感激泪将雨。玄功亦雄哉,回旋易指顾。
呼酒欲鲸吞,哦诗有神助。区区喜与忧,岂为一饱虑。
【注释】壬申: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一雨:指秋雨初降。乃:于是。孤注:赌上性命。锱(zī)寸:极小的量词。锱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十钱;一寸合二十分,约等于五厘。九年:指诗人自己从开元二十三年至天宝十一载共九年的仕途生涯。沧洲:大泽。趣:情趣。云初作:云彩开始形成。期待一如故:像过去一样。尚谓(dú):还认为。甫寸惊已狂:才一尺长的稻穗就已长得十分高了。及犁:等到耕种时。叹无数:感叹不已。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任端州(今肇庆市)刺史期间写的,当时正逢天宝十一载(752),作者因连年大旱,百姓受尽折磨,终于盼来了这场及时雨,所以心情十分激动,诗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首句“壬申秋大水,一雨乃孤注”,壬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十一载(即壬申年)。秋大水,即秋涝,由于天早不雨,造成严重的秋涝灾害。一雨乃孤注,意思是盼望已久的一场大雨终于来临了,这是一次生命攸关的赌博。
颔联:“九年锱寸积,曾未办朝露。”诗人用“锱寸”比喻时间之短和积累之少,表达了自己对朝廷政治腐败,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不满和失望。
颈联“陂塘此何日?还我沧洲趣”,诗人以“陂塘”代指农田,意指久旱的农田终于有了雨水,希望恢复生机,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去,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尾联“夜来云初作,期待一如故”,意思是说,昨夜的乌云开始消散,就像以前一样,天空又恢复了光明。诗人对大自然的变化充满期待与感慨。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情感和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