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
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
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
所识既无几,赏心又当谁?
政有赏心人,会遇亦复希。
当其会遇时,岂无事相违。
今朝好风色,不饮君何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赏析:

欢饮
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
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
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
所识既无几,赏心又当谁?
政有赏心人,会遇亦复希。
当其会遇时,岂无事相违。
今朝好风色,不饮君何辞。

【注释】:

  1. 欢饮:即“饮酒”的意思,这里指与朋友相聚时的欢愉之情。
  2. 同类天地中:意指在天地间与同类之人相聚。
  3. 相亲理所宜:意指彼此之间亲近合宜。
  4. 前后亿万年:意指从古至今的时间长度。
  5. 生此时:意指我活在此时,也就是现在。
  6. 前予既不及:意指我之前的人无法与我相比。
  7. 后孰能待之:意指之后的人谁能等待。
  8. 四海内:意指整个世界。
  9. 识将无期:意指认识的人没有期限。
  10. 赏心又当谁:意指欣赏的心情应该属于谁。
  11. 政有赏心人:意指只有那些拥有美好心情的人。
  12. 会遇亦复希:意指相逢的机会也是很少。
  13. 当其会遇时:意指正当相逢的时刻。
  14. 岂无事相违:意指难道有什么事是相互违背的吗?
  15. 今朝好风色:意指今天天气好,景色优美。
  16. 不饮君何辞:意指如果不喝酒,那你还有什么理由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作者和朋友的相遇、相处以及别离的情感经历,表达了友情的美好和珍贵。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偶等,使得语言富有韵味和画面感。

“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这两句表达了与同类之人相聚的亲切和自然。天地间,我们都是同类的人,因此相聚是很自然的。这里的“同类”不仅指人,还包含了物、景等,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情感联系。

“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生命的独特性。虽然时间很长,但自己却在此时出生,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的“生此时”不仅是对生命的肯定,也是对当下时刻的珍惜。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之前的人无法与我相比,未来的人又能等到我吗?这里的“前予”指的是过去的人,而“后孰能待之”则表示未来的人也难以预测。这两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这两句表达了广泛的交友和无尽的友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四海之内的朋友,认识的人没有期限。这里的“四海”指的是整个世界,而“遍识”则表示认识的人多。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广泛交友的期望。

“所识既无几,赏心又当谁?”这两句表达了对知已的稀少和欣赏的心情的归属问题。既然认识的人不多,那么欣赏的心情应该属于谁呢?这里的“赏心”指的是美好的心情,而“当谁”则表示归属的问题。这两句话表达了对知已稀少的感叹和对欣赏心情归属的思考。

“政有赏心人,会遇亦复希。”这两句表达了对美好心情的珍重和相逢机会的宝贵。只有那些拥有美好心情的人,才能遇到这样的机会。这里的“赏心”指的是美好的心情,而“亦复希”则表示机会的难得。这两句话表达了对美好心情的赞美和对机会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心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和时光的深深感慨和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