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扫地阿房起,桃源与秦分一水。
小国寡民君所怜,赋役多惭负天子。
天家正朔不得知,手种桃枝辨四时。
遗风百世尚不泯,俗无君长人熙熙。
渔舟载入人间世,却悔桃花露踪迹。
曾闻父老说秦强,不信而今解亡国。
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
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

【解析】

  1. “阿房”意为“阿房宫”,秦朝的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阿房宫前殿高27米,殿基东西长349米,南北宽515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宫殿以复道为枕,可行车马通行。整个宫殿用土、石、砖、木、铜五种建筑材料构筑,雄伟壮观。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作治宫室,自极象天帝之所居,并南山以为阙,筑之高三百丈未就,乃止,其南则汝水,城北则有颍川。”“阿房”即指此。
  2. “君所怜”是说君主可怜。这里指秦二世对人民深表同情。
  3. 诗中说“赋役多惭负天子”,“赋役”即赋税与劳役,这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于秦王朝暴政的看法。
  4. 诗中有“手种桃枝辨四时”之句,这两句是说:我亲手栽种了桃花枝条,辨别四季的变换。“桃”在古代常与“桃花”连文,此处应解释为“桃林”。
  5. 诗中有“遗风百世尚不泯”,这句的意思是:这种风俗习惯在百姓之间流传了很长时间,至今仍然没有消失。
  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黑暗腐败的不满以及对农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答案】
    译文:
    六王把天下都扫荡干净后,阿房宫便拔地而起,它与桃源一样与秦国分界而居。小国寡民的君王被君主所怜悯;赋役繁多使他惭愧得不能承受天子的命令。朝廷正朔制度不知从何而来,他亲手种下桃树辨别季节的变化。遗留下的风尚一直延续到百代,百姓之间没有君主长者却依然和睦相处。渔舟载着百姓来到人世间,却后悔桃花露出了踪迹。曾听父亲老农说起过秦国的强大,不相信如今竟然会亡国。画图曾经见过武陵溪畔的美丽景色,飞鸟消失在天的西边。只恨今天已经过了千年,再也听不到再有渔人迷途。
    赏析:
    此诗首联点题。“六王”暗喻汉家皇帝,“扫地”比喻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朝灭亡以后,人们把秦朝比作“六王”,把阿房宫比作秦王的宫殿。“阿房与秦分一水”,说明阿房宫和秦朝的命运一样,同归于尽。“桃源与秦分一水”表明作者认为,尽管秦朝已灭亡,但像桃源一样美好的生活并没有完全消失。第二联写秦王朝灭亡后的小国之境。“小国寡民”指的是当时的吴越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带。这些地方由于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自然形成一种“君所怜”的局面。第三联写百姓的生活状况。“赋役多惭负天子”意思是说百姓们负担沉重,无法忍受,只能对皇帝表示惭愧。“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现在又过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有渔人迷路了。“渔舟载入人间世”一句表明渔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渔民,过着平凡的生活。第四联写渔人在人间的所见所闻,最后以“曾闻父老说秦强,不信而今解亡国”结束全诗。“曾闻父老说秦强”是指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则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五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画图中的武陵溪畔,飞鸿灭没于天地之间,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往事。“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六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表明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讲述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则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七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八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表明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九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十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意味着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十一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十二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意味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十三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十四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意味着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十五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十六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意味着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十七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十八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意味着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十九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意思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二十一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意味着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二十二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两句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路了。第二十三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曾闻父老说秦强”一句意味着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不信而今解亡国”也是说现在的人不相信曾经有过的秦朝。第二十四联写诗人感慨万千的心情。“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两句是说我曾经看到过武陵溪畔的美景,那些飞鸿消失在天边的西边。“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两句是说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再也没有听到再有渔人迷。第二十五联写诗人感慨满腔。“曾闻父老说泰强”一句意味着过去有人曾经听到老人谈论过秦朝的强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