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尚闻箫鼓响,开门领客兴来曾。
历千万劫有今日,近四三年无此灯。
儿女竞歌桃叶渡,风光翻盛木香棚。
承平愿与民同乐,老遇艰危气益增。

【注释】

夜阑:指深夜。箫鼓:古时宴会上用管乐器和鼓伴奏,此处借指宴会。领客兴来曾:领客的兴致来了。历千万劫:历经了无数次的生死劫难。木香棚:一种以木材为架子的凉亭。承平:太平时代。与民同乐:与百姓共同享受欢乐。气益增:气势更加旺盛。

【赏析】

《夜半闻箫鼓》,此诗前半写宴中情景,后半写诗人的感慨。

“夜阑”,点时间在深夜。“再用前韵”,说明是前次用过的诗句。这是开头两句,写宴席上听到箫鼓之声。

“夜半尚闻箫鼓响”,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宴会气氛的热烈。接着,“开门领客兴来曾”,又从心理感受方面写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历千万劫有今日,近四三年无此灯。”这两句,从历史的角度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诗人认为,经历了无数的生离死别,才有了现在这个太平的时代;而在这太平盛世中,却有四年多没有看到这样的灯火辉煌了。这里既有对太平时代的庆幸,又有对太平盛世中这种繁华景象消失的惋惜。

“儿女竞歌桃叶渡,风光翻盛木香棚”。这两句,是从宴会上的歌舞表演来进一步描绘宴会的气氛。诗人在这里用“儿女”来形容参加歌舞的人,既写出了他们年轻、活泼的特点,又表现出他们欢快的情绪;用“桃叶渡”来比喻宴会,既写出了宴会地点的特点,又写出了宴会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身份地位。

“承平愿与民同乐,老遇艰危气益增。”最后两句,诗人从个人情感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自己虽然已到了晚年,但仍然希望能像以前一样与百姓共享欢乐;然而,现在国家正处在艰难时期,他感到自己的精神更加振奋了。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展示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