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海屡惊来诏使,蛮方孰不仰皇都?
自怜老去难为别,但有人来莫惜书。
乘兴何妨吟萼棣,思归应不为莼鲈。
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

【注释】

①瑞甫:即王曾,字仲宝。北宋名臣,历任中书令、枢密使、参知政事等职,为官正直,敢于直言劝谏。高掾郎:指高元裕,曾任翰林学士。南台:指南宋的南司(又称南省)长官,主管吏、户、礼、兵四部尚书。

②岭海:泛指岭南一带。

③孰不仰皇都:谁不仰望京城?

④自怜:自感羞愧。老去:年老,这里指年纪大了。

⑤萼棣:花萼山,在今湖南永兴县西。

⑥思归应不为莼鲈:想回家应该是因为思念家乡的鲈鱼和莼菜吧!

⑦台端:指王曾,这里指作者自己。历历:清清楚楚地,形容事物分明。陈时弊:陈述时政的弊端。

⑧十道:指宋朝所管辖的全部州郡,共有十五路。疲民:疲惫不堪的百姓。苏:苏醒,恢复生机。

【赏析】

《奉别瑞府高掾郎还南台》是北宋名臣王曾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台长官的敬慕之情,以及他希望官员们能够勤勉工作,以振兴国家的愿望。

首联“岭海屡惊来诏使,蛮方孰不仰皇都?”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岭海地区多次受到朝廷的诏令,而那些居住在蛮荒之地的人们也无不仰望着京城。这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因为他深知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荣辱紧密相连。

颔联“自怜老去难为别,但有人来莫惜书。”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年事已高,难以面对离别的痛苦,但只要有人来访就不必吝惜书信往来。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颈联“乘兴何妨吟萼棣,思归应不为莼鲈。”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乘兴之时不妨吟咏花萼山的美景,而思念家乡时也不必因鲈鱼和莼菜而忧愁。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则再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关注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关心。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您作为南台长官,应该清楚地指出时政的弊端,以便让疲于奔命的民众早日得到恢复生机的机会。这既是对官员职责的提醒,也是对民众福祉的关切。

整首诗以送别高掾郎为题,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思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与问题。同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