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机索妙。万法皆空心上了。无徼无边。一片清光万里天。
明明净体。不放星尘蝇点翳。内外圆融。正住空空法界中。
【解析】
此曲以问答的形式来写“万法皆空”的佛理,但词中并未直接说破,而是用比喻、设问等手法,将“无徼无边”、“内外圆融”的佛理巧妙地表现出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佛理有深刻的认识。
【答案】
译文:
忘记机巧求索妙法,万法本空无边际,一片清光万里天。
明明净体不容纳星尘与蝇点,内外圆融,正住在空空法界中。
赏析:
《减字木兰花》是一组七言绝句。作者借问答的方式,来说明“万法皆空”的佛理。
“忘机索妙”。机巧,是人世间的俗世之智;妙,则是指佛法中的玄妙。机巧和玄妙,都指人的聪明才智,而作者却要人们忘记这些。因为只有忘记机巧与玄妙,才能悟到佛法。机巧与玄妙,都是世俗之人所追求的东西,一旦失去,他们就会陷入茫然。所以,作者希望世人能够忘却机巧与玄妙。
“万法皆空”,这是佛法的根本宗旨,也是佛教的最终目标。所谓万法,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它们都是无常的、虚幻的,没有永恒的存在。既然一切都如此,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执着的呢?因此,佛教主张万法皆空,即一切事物都没有实在性,都是空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能认识到这个道理。他们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应该被珍惜和保护。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人们对事物的盲目追求和执着,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作者认为,要想真正认识万法皆空的道理,就必须首先放下心中的贪欲和执着。只有摒弃了这些不良的思想观念,才能够真正领悟佛法的奥妙之处。
“无徼无边”是指虚空无边无际的意思,用以形容佛法的广大无边。在佛教中,空是指诸法无自性,没有固定的实体或本质。而虚空无边无际,则象征着佛法的无限广大和深邃。它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而我们也应该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片清光”,这里指的是佛法的清净无染和明澈透明。佛法讲究清净无染,强调内心的平静和纯洁。而一片清光则是对这种境界的形象描绘,表示佛法的明亮和清晰。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万里天”,这里是用来比喻佛法的普照和普及之意。佛法不仅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空间或时间之内,而是遍布于整个世界各个角落。它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人们的心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佛法的智慧和道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南针和灯塔。
作者进一步展开了论述:“明明净体,不放星尘蝇点翳。”这里的“明明净体”是指内心光明洁净的状态。而“星尘”、“蝇点翳”则分别指代了外界的干扰和障碍。只有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纯洁,才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同时,也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及时加以克服和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内外圆融”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内”指的是内心的世界;“外”则是指外在的世界。内外圆融意味着既要关注内心的修养和提升,也要关注外界的发展和变化。只有内外兼顾、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这首词通过对万法皆空之理的阐述和对佛法境界的描述,展现了佛教的深邃智慧和高尚情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