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气腾,天雨降。万物生芽,便是天机象。山顶有泉深数丈。索短求他,要觅应难望。
少年修,根脚壮。老后铅虚,汞少如何向。视听都休神散荡。本去乾枯,怎得成无上。
【注释】
地气腾,天雨降。万物生芽,便是天机象。山顶有泉深数丈。索短求他,要觅应难望。
少年修,根脚壮。老后铅虚,汞少如何向?视听都休神散荡。本去乾枯,怎得成无上。
【赏析】
《苏幕遮》,词牌名,又名《雁飞来》、《诉衷情》、《汉宫春》。前后段各九句,四仄韵。此调为唐教坊曲,因李白所作《苏幕遮》词而得名。双调,五十二字,前片十一句四仄韵,后片十一句六仄韵。
“地气腾,天雨降。万物生芽,便是天机象。”这是全词的第一、二句。首两句写天地间的景象。地之阳气升腾,天之阴云降落。大自然的万物在此时开始萌发,这就是宇宙间的一种自然规律和现象。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山顶有泉深数丈。索短求他,要觅应难望。”这是第三、四句。这两句写山峰之上的泉水。泉水从山顶流下,其深不可测。然而,对于寻找它的人来说,却显得遥不可及。这里既写出了山高水深的特点,又表现出了一种无法逾越的感觉。
“少年修,根脚壮。老后铅虚,汞少如何向?”这是第五、六句。这两句写人的生命历程。年轻时精力充沛,根基牢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逐渐衰老,精神也变得脆弱。这里既表达了人生易老的无奈,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视听都休神散荡。本去乾枯,怎得成无上。”这是最后两句。这两句写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人停止了视听的活动,那么他的心将会变得麻木不仁;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生机勃勃的精神,那么他将无法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这里既表达了一种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类生命历程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