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宫无复有楼台,佛刹而今亦草莱。
衲子尽随飞锡去,将军曾此驻兵来。
青山衔日犹前度,沧海扬尘复几回。
霜落吴天香径冷,断猿啼月不胜哀。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末明初,即1570年左右创作的。诗中的”娃宫”,指的是苏州的古园林,如拙政园、网师园等;”衲子”则是指和尚或者僧人;”飞锡”是佛教用语,意为乘坐锡杖行走;”将军”则是对吴王的尊称。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娃宫无复有楼台,佛刹而今亦草莱。”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的苏州,已经不再有那些华丽的楼台和寺庙了,它们都被荒废了。
- “衲子尽随飞锡去,将军曾此驻兵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和尚都跟着他们的主人飞到别的地方去了,而过去的将军们也曾在这里驻扎过军队。
- “青山衔日犹前度,沧海扬尘复几回。” 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尽管青山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上,但是太阳仍然在那里升起,就像人们的记忆一样永恒。然而,沧海却总是在扬起尘土,让人感到世事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 “霜落吴天香径冷,断猿啼月不胜哀。”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景色的喜爱和欣赏,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