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石崇运能,能范丹命穷,总一枕南柯梦。长歌咏楚词,细赓和杜诗,闲临写羲之字。乱云堆里结茅茨,无意居朝市。珠履三千,金钗十二,朝承恩暮赐死。来商山紫芝,理桐江钓丝,毕罢了功名事。住茅舍竹篱,穿芒鞋布衣,啖霍食藜羹味。两轮日月走东西,搬今古兴和废。蕙帐低垂,柴门深闭,大斋时犹未起。叹苏卿牧羝,笑刘琨听鸡,睡不足三竿日。

任薰莸不分,尽玉石共焚,由人海鱼龙混。长歌楚些吊湘魂,谁待看匡时论。身重千金,舌缄三寸,坐时安行处稳。醉看山倒樽,醒读书闭门,无半点尘俗闷。

荣华梦一场,功名纸半张,是非海波千丈。马啼踏碎禁街霜,听几度头鸡唱。尘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麟凤网。慕夷齐首阳,叹韩彭未央,早纳纸风魔状。功名辞凤阙,浮生寄蚁穴,醉入黄鸡社。取之无禁用无竭,江上风山间月。基业隋唐,干戈吴越,付渔樵闲话说。酒杯中影蛇,枕头上梦蝶,二十载花开谢。繁华景已休,功名事莫求,算富贵难消受。匡庐挂在屋西头,终日看云出岫。瓜地深锄,茅庵新沟,醉翁意不在酒。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归由袖。

诗句解析:

  1. 首句“假石崇运能,能范丹命穷”,引用了石崇和范增的典故,表达一种人生命运多舛、难以预料的感慨。
  2. 第二句“总一枕南柯梦”,借用庄子的寓言故事,描述一场虚无缥缈的梦,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观点。
  3. “长歌咏楚词,细赓和杜诗”,提到屈原的《楚辞》和杜甫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学的深厚情感和才华。
  4. “乱云堆里结茅茨”,形象描绘了一幅风雨飘摇、环境恶劣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艰难困苦生活的感悟。
  5. “珠履三千,金钗十二,朝承恩暮赐死”,描述了权贵阶层的奢华生活和悲惨结局,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6. “来商山紫芝,理桐江钓丝”,分别提到了隐居商山(今陕西商县)与桐江(在江西省),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7. “毕罢了功名事”,表明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追求的是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8. “住茅舍竹篱,穿芒鞋布衣,啖霍食藜羹味”,描绘了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回归自然、远离尘世的愿望。
  9. “两轮日月走东西,搬今古兴和废”,用日月来比喻时光流逝,感慨历史变迁和兴衰更替。
  10. “蕙帐低垂,柴门深闭”,营造了一个静谧、远离喧嚣的环境,反映了诗人追求的内心世界。
  11. “叹苏卿牧羝,笑刘琨听鸡”,以苏武牧羊和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达了坚韧不拔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12. “身重千金,舌缄三寸”,形容自己虽然地位高贵却言语谨慎,体现了谦逊的品质。
  13. “醉看山倒樽,醒读书闭门”,既有醉酒时的放纵,也有清醒时的专注,展现了诗人不同状态下的心境变化。
  14. “无半点尘俗闷”,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纷扰,保持内心的清静。
  15. “荣华梦一场,功名纸半张”,揭示了富贵虚妄,唯有成就才是真实的财富。
  16. “是非海波千丈”,比喻世间纷争复杂,难以分辨是非。
  17. “马啼踏碎禁街霜,听几度头鸡唱”,描述了清晨时分的忙碌景象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8. “尘土衣冠,江湖心量”,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心怀宽广的人生态度。
  19. “出皇家麟凤网”,意味着有才能且被国家重视的人,但诗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20. “慕夷齐首阳,叹韩彭未央,早纳纸风魔状”,表达了对古代隐逸高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政治斗争的关注。
  21. “功名辞凤阙,浮生寄蚁穴”,表示放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转而追求平凡而真实的生活。
  22. “醉入黄鸡社”,即沉醉在乡村的生活中,享受田园之乐。
  23. “取之无禁用无竭,江上风山间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24. “基业隋唐,干戈吴越,付渔樵闲话说”,暗示了自己对过去辉煌时代的回顾和对现实生活的淡然处之。
  25. “酒杯中影蛇,枕头上梦蝶”,运用了寓言故事,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26. “繁华景已休,功名事莫求,算富贵难消受”总结了全文的主题思想,强调了追求名利不如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27. “匡庐挂在屋西头,终日看云出岫”以及“瓜地深锄,茅庵新沟,醉翁意不在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田园风光和内心世界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权力地位的淡薄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和隐逸情怀,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