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得春来,春寒春困,陡顿无聊。半剔残釭,片时春梦,过了元宵。
空山暮暮朝朝,到此际、无魂可消。却倚东风,水如衣带,草似裙腰。
诗句解析
1 “盼得春来,春寒春困,陡顿无聊。”
- 盼得春来:表达了一种对春天到来的强烈期待。
- 春寒春困:形容春天的寒冷和身体的不适,可能因为天气转暖太快。
- 陡顿无聊:突然感到极度无聊,可能是因为缺乏活动或社交机会。
- “半剔残灯,片时春梦,过了元宵。”
- 半剔残灯:描述夜晚时分,灯光被半截地拨开,暗示着夜已深。
- 片时春梦:短暂地进入春天的梦境中,象征性地反映了在春天的某个瞬间。
- 过了元宵:指元宵节已经过去,通常这是一个庆祝春节结束的日子。
- “空山暮暮朝朝,到此际、无魂可消。”
- 空山:指空旷无人的山,可能象征着孤独或寂寞。
- 暮暮朝朝:每天重复的动作,表明时间的流逝感。
- 到此际、无魂可消: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或无力感,可能是由于环境或情绪的影响。
- “却倚东风,水如衣带,草似裙腰。”
- 却倚东风:形容在春风中依靠,享受自然的舒适。
- 水如衣带:形容水面波纹如女性的衣带般柔和。
- 草似裙腰:形容草地随风摆动的样子,像裙子的腰线。
译文
盼望春天到来,但春寒让人感到困乏;突然间,我感到无比的无聊。
在空荡的山上,日复一日,没有灵魂可以消散。
靠在东风里,水波像女性的衣带一样柔和;草地像裙子的腰部摇摆。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及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中的春天既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也带来了冷漠与孤独。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