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霜霰集,行路古今难。
举眼看浮世,何人耐岁寒。
弃瓢将止酒,脱冕拟休官。
一室能容膝,吾生亦易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和子野四首》是苏轼晚年在黄州所作,其中第二首为诗人与友人陈季常的唱和之作。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借自然景物表达作者的志趣、理想和人生态度。
译文:
寒冬腊月,霜霰纷集,行路艰难。举目眺望尘世,何人能忍受寒风之苦?抛弃酒杯,打算不再饮酒;脱帽冕,打算不再做官。独坐一室,能够容纳我的双脚,我的生命也容易安然度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黄冈时所作。“穷冬”点明季节,“霜霰”写冬日之景,“行路古今难”则表明诗人此时的心境。他看到世间万物都经受着严寒的摧残,只有自己却依然健在,因而感慨万千。“举眼看浮世”,是说放眼望去,世上的人都是不堪忍受这寒冷气候折磨的。这一句中,“举眼”二字用得十分准确。因为此时诗人正在室内,所以必须举起眼睛去看外面的世界。诗人从外面走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到那里,走了多少路啊!然而现在,他却只能坐在屋子里了。他感到孤独而又寂寞,于是发出了“何人耐岁寒”这样的慨叹。
“弃瓢将止酒,脱冕拟休官”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想摆脱世俗的生活,过一种隐逸的生活,可是又做不到。怎么办呢?只好把酒壶丢掉,脱下官帽,暂时不去做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隐逸,另一方面又无法做到。这种矛盾的心理活动,在古代文人中是很常见的,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最后两句诗写诗人独居一室,安闲自得的心情。“一室能容膝,吾生亦易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屋子可以容身就可以了,何必去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呢?诗人在这里表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易安”,容易得到安宁。“安”,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安定、舒适。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生短暂,何必过于执着呢?
名家点评
清代王文濡《评注陶渊明诗》:“此篇乃东坡晚年寄情山水之作。”“一语双关,深得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