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逢时亦转雷。
春江得雨浪崔嵬。
不才分作沟中断,偶对溪山一笑开。
题姓字,拂青苔。
此翁来后更谁来。
不须更待移时遣,俗驾闻风已自回。

【注释】

瓦釜:瓦制的锅,比喻没有才能的人。

逢时:遇到时机。

亦:也。

转雷:指声势浩大。

崔嵬:高峻。

不才:无才。

沟断:被水淹没的河沟。

偶对溪山一笑开:偶然对着山水一笑。

题:写字。

姓字:指题写的姓名。

拂青苔:指清除青苔。

此翁:这位老人。

来后:来到之后。

俗驾:庸俗的车。

闻风:听到消息。

已自回:自己回来。

【赏析】

《鹧鸪天·其一》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作者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任知州,与弟弟黄庶同朝为官,兄弟感情深厚。这首词是作者在游览青阳峡时,看到春雨滋润了青山绿水,激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而创作的。全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上片写春游青阳峡所见。开头两句“瓦釜逢时亦转雷,春江得雨浪崔嵬”,意为瓦釜虽然平庸却能发出巨大的响声,春江经过雨水滋润,变得汹涌澎湃。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感。

下片写诗人游览归来的情景。“不才分作沟中断,偶对溪山一笑开”,意为诗人将不被重用看作是一种不幸,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却被埋没,就像一条沟渠一样被切断;但当他偶尔欣赏到美丽的山水景色时,就会露出笑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不被重用,但却能欣赏到美丽景色的豁达胸怀。

结尾两句“题姓字,拂青苔,此翁来后更谁来?不须更待移时遣,俗驾闻风已自回”,意为诗人在欣赏到美丽的山水景色后,会挥笔写下自己的姓名和诗句,然后轻轻拂去青苔,继续前行;当诗人的名声传到世俗之人耳中时,他们会听到这个消息,并自动退避三舍。这两句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不屑一顾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