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得春归夏又初,名园不放玳筵虚。
只知富足家家事,肯为儿孙教读书。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三【注释】:
送得春归夏又初,名园不放玳筵虚。
只知富足家家事,肯为儿孙教读书。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五月,当时作者任秘书郎、司封员外郎兼权直秘阁。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上所作。诗中通过描写杭州西湖的景色,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黑暗面。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之情。
送得春归夏又初,名园不放玳筵虚。
只知富足家家事,肯为儿孙教读书。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二十三【注释】:
送得春归夏又初,名园不放玳筵虚。
只知富足家家事,肯为儿孙教读书。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五月,当时作者任秘书郎、司封员外郎兼权直秘阁。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上所作。诗中通过描写杭州西湖的景色,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黑暗面。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之情。
【诗句释义】 送范起之赴海盐州判分得一字 乔木留高阴,多君富儒术。 分符佐海郡,不减江左逸。 眷兹乡党彦,饯祖宾筵秩。 此邦足鱼盐,利自氓庶出。 愿言问凋瘵,惠化均所恤。 万物适生意,兹理在得一。 维时青春深,鸟语桑间日。 怀君郁素袍,返轸守蓬荜。 倘寄云中书,飞鸿及秋律。 【译文】 乔木树荫下留下你的身影,你的才学深厚,才华横溢。 你被任命为海盐的地方官,这样的职位并不逊色于江南的人才。
【注释】: ①半窗落月人老,一夜东风燕来:半窗的月光洒满屋子,照得我年老体衰。春风送来燕子,飞来飞去。 ②迢递春归几度:春天又回来了几次。 ③依稀梦忆三台:梦中依稀地想起那三台山。 【赏析】: 《春日偶成》是北宋文学家晏殊的作品。此诗以“半窗落月”、“一夜东风”开首,点明时间、节候,渲染了一幅静夜思妇图。“人老”二字,既写出了思妇的年龄,又透露出她对丈夫久别思归的关切;“风来”、“月落”
诗句释义: 1. 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枒摧朽铁。 - 北风万里吹石裂:形容寒冷的北风吹过,连石头都仿佛被吹裂了。 - 古树槎枒摧朽铁:指古树因年久失修而变得脆弱,仿佛能摧毁腐朽的铁。 2. 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 - 群乌:指一群乌鸦。 - 哑哑如苦饥:乌鸦的叫声听起来像是在抱怨食物不足(苦饥)。 - 倦飞还向空林歇:疲惫的乌鸦选择返回空旷的树林休息。 3. 孤村荒寒得食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唐十八学士图》中的一首。 诗句翻译: 1. 唐家的天子尊贵,黄色的车驾象征皇帝的权威;大业隆兴,调玉烛来比喻政治清明。 2. 当年那十八位学士都登上了仙界的瀛洲,他们每天在弘文馆中侍奉皇帝,分别担任了三百六十个官职。 3. 两京(指长安和东都洛阳)初定,四海清宁,这是古代难能可贵的盛世景象。 4. 君王圣明,臣子贤良,这是古代难以复制的历史条件。 5. 立本图真
【注释】 野渡:野外的渡口。芳草:香软的草地。杜鹃(dujuān):即杜鹃鸟,又名杜宇,传说是蜀帝杜宇死后化为鸟。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词,描写了一幅送别友人时的景色和心境。首句“野渡”点出地点是野外渡口;“绿波”指渡口边泛着绿波的大江,这两句写送别的环境,为后文写别情作了铺垫。三、四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写诗人对友人临行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落日青山”是送别时的背景,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
【注释】 1. 南山:指终南山。 2. 西隐楼:指终南山中隐者居住的西楼。 3. 清阴:指山中清凉的树木。 4. 天风:指秋风。 5. 平湖:指平静的湖水。 6. 仰山月:指仰山中的明月。 7. 德人:指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8. 素练:白色的绸绢。 9. 写此:以白绸绢写此诗。 10.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赏析】 此为寄给终南隐者的作品。全诗以“月”为中心意象,借咏月抒怀
杂咏四首 其三 译文:楚尾吴头旧梦,水边山际闲情。 一夜杏园风急,等闲吹老莺声。 注释: 杂咏四首: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四首,这是第三首。 楚尾吴头: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借指杭州。 旧梦:往事,往昔的梦境。 闲情:闲散之情。 杏园:即杏花村,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等闲:轻易,随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杭州的所见所闻所感。前两句写景,表达了对杭州美景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注释】 澉川:地名,古地名。杨如山:人名。 九方皋:传说中的善于相马者,传说他曾在沙丘遇见一匹骏马(黄骊),但不知其为公母,只知为天下至良之马。后被推荐于秦穆公,穆公说:“马,雌雄尚不可辨,又安能知其良驽?”遂辞而不受。 沙丘:古地名。 沧海边:大海之边际。钓鳌手:相传东海有巨鳌(大龟)每年冬夏常游于渤海,有人能得此鳌则富贵。 论文:交结朋友。托契:投靠某人。输心胸:倾诉胸臆。倾绿酒
【注释】 1. 溪风:指微风吹拂。长松:古松。寻幽人:寻找幽静地方的人。支筇:拄着竹杖。注:通“注”,流注、注入。林壑:山林的幽深之处。良朋:好的朋友。眇何许:何处能找得到。杂树:参差分布的树木。森:茂密。草阁:指茅草搭成的房屋。 2. 发深机:打开深奥的画法。笔底气参错:用笔法和气韵交织在一起,显得错落有致。我昔:我从前。事:从事于。扁舟:小舟。识:了解。山水乐:欣赏山水的乐趣。月驶:明月运行
西湖春雨四首其三:无赖东风转柳条,雨从月额到花朝。 诗意赏析: 1. “无赖东风转柳条” - 东风:春天的风,常常与温柔、变化联系在一起。 - 无赖:此处形容春风顽皮而不知疲倦,仿佛有意捉弄人们的情绪。 - 转柳条:暗示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柳条被风吹动,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随风轻摆。 2. “雨从月额到花朝” - 月亮的额头:这里可能指的是月亮的形状或轮廓,给人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感觉。 -
诗句:价低易上郭门船,冲破西林一抺烟。 译文:西湖的春雨来得便宜,容易登上城门边的小船,雨水打湿了西山的树林如同一抹轻烟。 注释:郭门船 - 城门边的小船。西林 - 西湖西山的树林。抺烟 - 如同被烟雾笼罩一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春雨的景象。诗中“价低易上郭门船”形容西湖春雨便宜且容易登上小船,而“冲破西林一抺烟”则描绘了春雨中西湖西山如烟的美景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在湖州任上所作。 冥冥:形容云雾密布,迷漫不开。 苦雾:浓密的雾。 湿堤沙:雨水打湿了河堤上的沙土。店舍:酒店。无人:指没有客人。酒帜:酒旗。斜:倾斜。 祠山:指东晋时吴王刘禹锡为纪念其父而修建的祠堂,在今浙江省桐庐县西南。 小梅:梅花。 滞雨中花:指梅花还未盛开。 赏析:此诗写杭州西湖春雨中的景色。首句写湖面上雾气蒙蒙,细雨如丝,给大地蒙上一层薄纱。次句点出“雨”
【诗句解释】 1. 遥峰隐见黛眉攒: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好像美女的眉毛一样。 2. 怪㡳春来无此寒:奇怪的春天来了却没有寒冷的感觉。㡳是“冷”的意思,这里的“怪㡳”就是“奇怪的寒冷”。 3. 朋比熏炉风味浅: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大家谈论的事情没有深意,就像在熏炉边聊天一样,没有什么深度。 4. 有人楼上泥阑干:有人在楼上的栏杆上涂抹着泥巴。 【译文】 远山隐约可见,像是美女的眉毛一样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作者在诗中的表现手法(炼字/修辞等),最后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这首诗的首联“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写西湖春晓时的景象。“十里”写出春晓时分湖面辽阔;“寒塘”点出此时是春天。“烟花”指落花,“一半醒”形容残花半开,似有似无。一“醒”字
【注释】 酒家:旅店。绿杨津:指杭州西湖的南岸,因杨柳树多,故称。紫莼:即莼菜,可食,味美,色紫。画:形容景色美好如画。一帘春:指春天的景象。 【赏析】 西湖的美景是历代诗人赞不绝口的,而这首诗则别出心裁,从另一角度描写西湖春景。诗中“日日湖头采紫莼”一句,点明作者每日到湖边采集紫莼菜。而“画出醉乡烟景好”,则是说紫莼菜做成的汤菜,如同画中的景色一般美妙。“画出”二字用得极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丝丝社雨湿湖涯”,这是一幅春天的景象:细密的春雨滋润着湖边的大地,春雨绵绵。 “簇蝶罗裙小队偕”,一群穿着花裙子的姑娘,像蝴蝶一样在湖边嬉戏,她们是去踏青了。 “一径蘼芜春不扫”,一条小路被长满花草的地埂挡住了,所以没有打扫,春日里自然长满了各种花草,杂草也很多。
【注释】 遥峰:指远处的山峰。黛眉攒:形容山峰如美人蹙眉,青翠欲滴。怪底:为什么。无此寒:没有这种寒冷。朋比熏炉风味浅:朋友相聚在一起,熏炉里烧着的香料气味淡薄。友朋:泛指朋友。楼上凭阑干:站在楼上栏杆上倚着栏杆。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描写了春天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相聚、享受自然美景的喜悦和对友情的珍视。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诗作。首句“遥峰隐见黛眉攒”
诗句释义及译文 桥外即当垆,楼阴碧树扶。 - 桥外:指桥的外部,桥的外侧。 - 即当垆:字面意思为“就是酒垆”,即在桥外设置酒垆,供人解渴或小酌。 - 楼阴碧树扶:楼台的影子映照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水筵移岸酌,越女唱吴歈。 - 水筵:水上的宴席,指在湖上或河边举行的宴会。 - 移岸酌:将酒水从岸边移向水中享用,增加了一种游船饮酒的浪漫氛围。 - 越女
湖水碧粼粼,还疑洧与溱。 褰裳临翠渚,踏草及芳辰。 合岸花薰暖,双堤柳夹春。 今年风景好,直为远游人。 注释: - 湖水碧粼粼:形容湖面波光粼粼,清澈碧绿。 - 还疑洧与溱:意指湖水的清澈让人误以为是古时的洧水或溱水,两者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此处用以形容湖的清澈透明。 - 褰裳临翠渚:提起衣裙,走到湖中的绿色小洲上。 - 踏草及芳辰:在春天的草地上漫步,感受着芬芳的气息。 - 合岸花薰暖
【注释】 天街:京城里的主要街道。夜市:指夜晚的市井。喧阗(xuāntián):喧闹嘈杂。半掩:半开着。玉漏:计时的器具,即漏壶。传说古时以铜为管,中盛水银,下有刻度,以计时辰。笼烛:指点燃蜡烛。绛纱:红色纱巾。争道:争先恐后地走在前头。湖心:指西湖中心的湖上。未归船:尚未回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春夜的美景以及人们的活动情景。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远远地看到暮色中渔船停泊在水边,点燃了金鸭的香,酒意未尽,我有些醉意朦胧。倒转船头,本无此意,却被旁边的人报知放流星雨了。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在西湖游春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晚景图。第三句突然转折,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出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欣赏。最后一句以“有意”作结,与上两句相呼应,使全篇显得浑然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赏析诗句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小诗。首句点明“春日”,接着写园丁折来桃花、李花和蔷薇三种不同的花卉供人观赏,三句写在石函桥畔赏春,五、六两句写自己挑着春天的景色回家,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1)要嘱咐园丁去采摘一枝桃花;红的、白的、紫的各色蔷薇。 (2)石函桥边人烟稀少,傍晚时分;我挑着春天的美景回到家中
惯见升平春复秋,分明往事昔年游。 西林桥外青山色,几度夕阳人白头。 注释解析: - 惯见升平: 指经常见到国家太平无事的景象。 - 春复秋: 春天和秋天的循环交替。 - 分明往事: 清楚记得过去的事情。 - 昔年游: 过去的旅游经历。 - 西林桥外: 西湖边一座古桥的名字。 - 青山色: 山的颜色,这里指的是青山。 - 几度夕阳: 多少次看着夕阳落下。 - 人白头: 人开始变老。 赏析:
“径曲交加锁竹阴,不教宠辱到林扃”: 这句诗的意思是曲折的小径两旁长满了竹子,没有人能够进入林子深处。这里的“径”和“竹阴”暗示了这是一个幽静的场所,而“不教宠辱到林扃”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心闲莫道浑无事,粉落松花污鹤翎”: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在闲暇之余欣赏着松花飘落的场景。然而,这种宁静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忧虑或不安的情绪
注释: 参天杨柳亲手种,一院西风户牖开。 这首诗的首句是“参天杨柳手亲栽”,意思是说诗人亲手种植了参天的杨柳树。这里的“参天”形容树木高大,“杨柳手亲栽”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棵杨树的呵护和爱护之情。 第二句是“一院西风户牖开”,意思是在秋天,院子里的门窗敞开,迎接着阵阵西风。这里的“一院”指的是整个院子,“西风”则是指秋天的凉爽之风,而“户牖开”则形象地描绘出人们打开门窗迎接秋风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