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临郁孤台,白日忽已没。
桓桓高昌公,回车奋馀烈。
平生鹰扬姿,矢以须溅血。
生既负主恩,愿为厉报国。
拔剑杀二人,公回仗死节。
魂招不可来,剑冷台前月。
【注释】
哀故参政全公子仁:哀痛地为已故的参政大臣全子仁(即全子才)而作诗。参政是宋代官名,相当于宰相之职。
南临郁孤台:在江西赣州城北。郁孤台在赣江边。
白日忽已没:忽然太阳消失了。
桓桓高昌公:堂堂的高昌公(指王守忠)。
回车奋馀烈:调转马头,奋力发扬余烈。
平生鹰扬姿,矢以须溅血:形容他平生的雄武姿态和英勇杀敌的情景,如“羽箭射人,须发皆竖”一般。
生既负主恩,愿为厉报国:你既然辜负了我的主上对你的恩情,我一定要为国报仇。
拔剑杀二人,公回仗死节:用剑杀死了两个敌人,然后挥刀自杀。
魂招不可来,剑冷台前月:你的魂魄召唤不到,剑光寒冽如同台前的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王守忠的挽诗。全篇写其生前雄武、死后惨烈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王守忠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开头四句写诗人吊古伤今,缅怀故人之情。诗人来到郁孤台,遥望苍茫大地,只见白日忽然消失于云中。面对这凄凉的景象,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追悼这位英雄。
中间八句写王守忠生前的威武英姿和英勇事迹。王守忠是南宋抗金将领,曾因反对奸相秦桧,被贬谪到吉州。后来,他被召回朝廷,任枢密使,封为魏国公。但不久又被贬到吉州,并最终忧愤成疾而死。诗人通过这些具体描写,赞颂了他一生为国捐身的崇高精神。
结尾四句写王守忠壮烈牺牲后,他的魂魄无法归来,只有剑光寒气凛然地照亮了台前的月光。这里既有对王守忠的哀悼,也有对其忠诚不屈的歌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