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棹依江岸,寻桥过寺门。
竹深题字满,苔古刻文昏。
石色兼云冷,溪声杂雨喧。
吾亭正何处,为觅漫郎孙。
诗句释义与注释:
- 舣棹依江岸:将船停靠在江边的岸边。
- 关键词:舣(yǐ),棹(zhào)
- 注释:舣,船只停泊的动作;棹,即船桨。
- 赏析:描绘诗人泊船靠岸的情景,表现一种宁静的意境。
- 寻桥过寺门:寻找一座桥,然后穿过寺门进入。
- 关键词:寻(xún),寺(sì)
- 注释:寻,探寻;寺,寺庙。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平和感受。
- 竹深题字满:竹林中到处都是写满了字的竹子。
- 关键词:竹(zhú),题(tí)
- 注释:竹深,形容竹林茂密;题字,写字或刻字。
- 赏析:通过描述竹子上的字迹,传达出一种文化氛围。
- 苔古刻文昏:苔藓覆盖的石头上刻着模糊不清的文字。
- 关键词:苔(tái),古(gǔ),刻文(kè wén),昏(hūn)
- 注释:苔,指苔藓;古,指古老的;刻文,雕刻的文字;昏,模糊,不清楚。
- 赏析:表达了岁月变迁给古老物件带来的痕迹,以及自然侵蚀对历史遗迹的影响。
- 石色兼云冷:石头的颜色和云雾交融,显得更加寒冷。
- 关键词:石(shí),色(sè),云(yún),冷(lěng)
- 注释:石色,石头的颜色;云冷,云雾给人的冷清感觉。
- 赏析:通过描绘自然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 溪声杂雨喧:溪水的声音和雨声交织在一起,显得嘈杂。
- 关键词:溪(xī),声(shēng),喧(xuān)、雨(yǔ)
- 注释:溪声,溪流水的声音;喧,吵闹,喧哗。
- 赏析:展现了自然界声音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感官体验。
- 吾亭正何处,为觅漫郎孙:我的小亭子到底在哪里呢?我正在寻找那个名叫“漫郎”的孙子。
- 关键词:吾亭(wú tíng),何处(nǎ hé),觅(mì),漫郎(màn láng)
- 注释:吾亭,我建的小亭;何处,不知道地方在哪;觅,寻找;漫郎,一个可能的昵称或名字。
- 赏析:表达了诗人在寻觅某个具体人物时的无奈和渴望。
译文:
在江边停下了船,找到了桥穿过了寺门。
竹林深处满是写满了字的竹子,苔藓覆盖的石头上刻着模糊不清的文字。
石头的颜色和云雾交融,显得更加寒冷。
溪水的声音和雨声交织在一起,听起来嘈杂。
我的小亭子到底在哪里呢?我正在寻找那个名叫“漫郎”的孙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不同地点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如“竹深题字满”、“苔古刻文昏”、“石色兼云冷”、“溪声杂雨喧”,都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美景描写手法。同时,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到了“漫郎”,可能是他在寻找的人或物,这样的细节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其不仅仅是对景致的描述,而是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期待。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