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开尽碧桃枝,忆得青鸾化去时。
昨夜秋风妒幽怨,梦中吹断素琴丝。
【注释】
小窗:指小窗户。
碧桃枝:指碧桃花枝,这里代指小窗户。
青鸾:传说中一种能飞的鸟名。
昨夜秋风妒幽怨:指秋风无情吹落了碧桃树上的绿叶,使树上的叶子发出哀鸣。
素琴:白色的琴。
【赏析】
《追和蕙兰二首》,这是诗人追和王维诗的一首,追和即追和他人之作。王维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风格清淡恬静。这首诗也是以清丽淡远的笔调,描写深秋时节的小窗外,碧桃树枝叶凋零的情景。
“忆得青鸾化去时。”青鸾,即传说中的凤凰,这里代指王维。王维诗中有“一去紫台连朔漠”(《送元二使安西》)、“遥知兄弟登高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句,可见其诗中常出现仙鹤之类的意象,此诗亦然;又据《太平广记》载,王维曾梦至天上,见天帝召见,命作《授衣曲》,王未及对答,而白鹤衔书,令仙童持入,遂成此作。
“昨夜秋风妒幽怨,梦中吹断素琴丝。”昨夜,是说昨晚(昨夜),秋风,指秋天的风,它因嫉妒这幽怨的声音而吹落了树叶。幽怨,指内心感到忧伤怨恨。素琴,白色的琴。这里用“吹断”二字,写出秋风的劲急,也表明自己内心的愁思难以排解。
此诗为追和王维的《观碧桃》:“小窗开尽碧桃枝,忆得青鸾化去时。昨夜秋风妒幽怨,梦中吹断素琴丝。”
从诗题看,此诗当是王、李二人同题共咏之篇,所以诗题中出现了“追和”二字。
诗的前两句,是回忆去年秋初,在长安观赏碧桃花时的所见所闻。“小窗开尽碧桃枝”,写的是观赏时的情景。“忆得青鸾化去时”,写的则是观赏后的感想。“青鸾”,即传说中的凤凰,这里借指王维本人。当年诗人观赏碧桃花时,正值春末夏初,正是万物欣欣向荣之际,但诗人却忽然想到了“青鸾化去时”——那是一年前的事了!“忆得”,就是记起的意思。王维此时已离开了朝廷,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怀念起从前的宫廷生活来了,想起那些朝臣的谄媚阿谀,想起自己的孤独寂寞,于是不禁感叹:“青鸾”即“青鸾凤”,这里指王维自己。他看到春天刚刚过去,百花开始凋谢了,想到自己已经离开了朝廷,来到这个僻静的地方,不禁感到惆怅:“忆得青鸾化去时”,也就是回忆起去年春天离开长安时的情景,那时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
第三句,是说去年春风还没有吹遍大地的时候,他就离开了京城长安,来到了辋川别墅。这句诗既写了他离开长安的时间,又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昨夜秋风妒幽怨”,是说自从他来到这里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秋风了。这里的“妒”字,用得很妙。因为秋风本没有感情,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吹过大地,但它却妒忌起别人的喜悦来,因为它知道别人的忧愁和悲伤。这句诗写得很有诗意,很耐人寻味。“秋风”、“幽怨”两个词,本来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物,但在这里却被作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它们有了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诗人自己的忧思和寂寞。这种写法,不仅使全诗更加和谐统一,而且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梦中吹断素琴丝”,是说诗人自己现在的处境也很不如意,他的心就像那被秋风吹断的素琴一样,变得支离破碎了。这一句诗,既是对前一句诗的补充,又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深化。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通过追忆往昔和描绘眼前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