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亩清江曲,为农计末疏。
那无经世策,宜付绝交书。
野笛吹频歇,渔舟去若虚。
卜居能有待,天地本吾庐。
注释:
五亩的清江曲,为农的计划并不宽裕。
没有经世之策,应该写一封绝交书。
野外笛声吹得频繁停止,渔舟离去好像空虚。
卜居之地能否有所期待,天地本是我的房屋。
赏析:
《春日郊行杂兴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郊游时所见的乡村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第一句“五亩清江曲,为农计末疏”,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郊游时所见的乡村景色。这里的“清江曲”指的是清江边上的弯曲地带,而“为农计末疏”则表明作者在农业方面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这句话通过描写乡村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无奈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第二句“那无经世策,宜付绝交书”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这里的“经世策”指的是治国安邦之策,而“绝交书”则是表示断绝往来的信函。作者感叹自己没有治国安邦之策,因此只能选择与官场保持距离,远离纷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野笛吹频歇,渔舟去若虚”则描绘了作者在郊游时所见到的景象。这里的“野笛”指的是野外的笛声,而“渔舟去若虚”则形容渔舟在水中行驶的样子。作者观察到田野里的笛声时而响起,时而停止,而渔船却如同虚无一般地飘然而去。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最后一句“卜居能有待,天地本吾庐”则表达了作者的决心和期许。这里的“卜居”指的是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天地本吾庐”则表明作者认为天地之间本就是自己的家。作者决心在天地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居住下来,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自然景象和人生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