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舍临湖口,僧居倚石岩。
路斜通柳市,风急挂蒲帆。
异境堪图画,同舟共笑谈。
争知种田者,头白著征衫。

【解析】

1.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四句描写的是诗人所居的“县舍”。后六句描写的是诗人在湖口与友人同舟畅游的情景。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充满生活气息。

2.“路斜通柳市”一句,点出地点,写出了作者的行止。“柳市”指临安城外的市场。“挂蒲帆”一句,写出了作者乘船时的情景。“挂蒲帆”,指船帆被风吹得紧贴桅杆上。“异境堪图画”,意思是说:这样的景色真像一幅画。

3.“头白著征衫”一句,写出了诗人的年岁和身份。“征衫”指军装或官服,这里指的是军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些种田的人,头发已经变白了,却穿着一身的征衣。诗人在这里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统治者剥削农民的愤慨之情。

【答案】

译文:

县衙的住所临着湖口,僧人住的地方靠着石岩。

路途曲折通向杨柳街上,风急天高挂起船篷。

异乡风光堪作画本,同船共话令人开怀笑谈。

争知耕田的老农啊,头上白发身披征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三联描写的是诗人所居的“县舍”。其中第一联写诗人所居的县舍临湖口,第二联写诗人所居的县舍傍石岩,第三联写诗人所居的县舍附近柳市通衢,第四联写诗人所居的县舍附近风急挂帆。后六联描写的是诗人在湖口与友人同舟畅游的情景。前四句写的是诗人的所见之景;后六句写的是诗人的所感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充满生活气息。

“路斜通柳市,风急挂蒲帆。”这两句写诗人在湖口与友人同舟畅游的情景。从诗意来看,诗人与友人是沿着一条曲折的山路前行,到了湖口,才找到了停泊之处。“路斜通柳市”,“柳市”指临安城外的市场,这里暗含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情绪。“风急挂蒲帆”则写出了诗人乘船时的情景。“挂蒲帆”,指船帆被风吹得紧贴桅杆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道路崎岖通向柳市,船头逆风挂着帆。

“异境堪图画,同舟共笑谈。”这两句写诗人对湖口美景的赞赏之情。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眼前的湖光山色,觉得它如画一般的美丽。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在异乡做官的艰辛,以及与友人同舟而渡的欢乐之情。这两句诗既写了眼前景物,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争知耕田者,头白著征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谁能知道那些耕田的农民呢?他们的头上都白发苍苍,却仍然穿着一身的征衣。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统治者剥削农民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所见所闻的描绘,表达了他热爱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对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愤怒谴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