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多不毛,怪石忽涌出。
土壤剥落尽,恍惚见山骨。
端方俄如屏,秀耸忽如笏。
或员如覆釜,或锐如顿笔。
千奇与万怪,欲写难备述。
谁意寂寥中,惊见此突兀?
双阙高倚云,令人恣超忽。

【诗句】

舟次苏渡,南望诸山怪状,谩成。

群山多不毛,怪石忽涌出。

土壤剥落尽,恍惚见山骨。

端方俄如屏,秀耸忽如笏。

或员如覆釜,或锐如顿笔。

千奇与万怪,欲写难备述。

谁意寂寥中,惊见此突兀?

双阙高倚云,令人恣超忽。

【译文】
船只停泊在苏渡江边,向南望去,那些群山的形态怪异,我随意地作画。
群山长年不生长植物,怪石突然从地面涌出。
泥土被剥落得差不多了,仿佛看见了山的骨骼。
山峰端庄方正如同屏风,山峰秀丽挺拔好像手执的笏板。
有的山峰圆润像锅,有的尖锐像笔。
各种奇特的山景和众多的奇异形状,想描述都难以说完。
谁会想到在这寂静之中,竟然发现了如此突兀的山峰呢?
双峰耸立高耸入云,使人感到自由自在。

【注释】

  1. 苏渡:地名,位于今江苏无锡一带,为古运河的重要渡口。
  2. 诸山怪状:指苏渡周围山脉的形态怪异,不同于一般的风景。
  3. 谩成:随意创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4. 群山多不毛:群山长年不生长植物,形容荒凉。
  5. 怪石忽涌出:形容石头突然从地下冒出来,形象生动。
  6. 土壤剥落尽:形容山石坚硬,把泥土完全剥离。
  7. 恍惚见山骨:通过观察山的形状,感觉像是看到了山的骨骼。
  8. 端方俄如屏:山峰端正平整,犹如屏风一般。
  9. 秀耸忽如笏:山峰秀丽挺拔,好像手执的手板一样。
  10. 或员如覆釜:有的山峰圆润像锅。
  11. 或锐如顿笔:有的山峰尖锐像笔尖。
  12. 千奇与万怪:形容山的各种奇特形状和众多的奇异景观。
  13. 欲写难备述:想要详细描述这些景色却很难做到。
  14. 谁意寂寥中,惊见此突兀:没有人料想到在寂静中会突然发现这样的山峰。
  15. 双阙高倚云:双峰耸立高高地耸立在云端之上。
  16. 令人恣超忽:让人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苏渡附近的自然美景中,随机挥毫所成的一幅山水画。诗中描绘了群山的形态、山石的奇特,以及山峰的峻岭和秀美。诗人通过对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