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舍惊呼避蝮蛇,老妻嗔怒唾乌鸦。
谁知昨夜三更雨,又送春风一度花。
寒食清明人上冢,夕阳芳草客思家。
愁来复绕青山去,何处垆亭酒可赊?
网页时间是:2023-09-18
《寒食日闻乡信口占》是元代诗人谢应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听到家乡的消息后,心中涌现出的复杂情感。首联“邻舍惊呼避蝮蛇,老妻嗔怒唾乌鸦”,通过邻舍和老妻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对蝮蛇的恐惧和对乌鸦的厌恶。颔联“谁知昨夜三更雨,又送春风一度花”,则转入写春景和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颈联“寒食清明人上冢,夕阳芳草客思家”,继续描写了清明节时的习俗和诗人自己的心情。尾联“愁来复绕青山去,何处垆亭酒可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元末明初诗歌的代表之一。}
诗句赏析:
诗歌原文:
邻舍惊呼避蝮蛇,老妻嗔怒唾乌鸦。
谁知昨夜三更雨,又送春风一度花。
寒食清明人上冢,夕阳芳草客思家。
愁来复绕青山去,何处垆亭酒可赊?逐句解释:
- “邻舍惊呼避蝮蛇,老妻嗔怒唾乌鸦。” 描述了邻舍因为蝮蛇而惊恐地呼救,而老妻则因愤怒而责骂乌鸦。这里的“蝮蛇”和“乌鸦”都是象征不祥的事物,反映出诗人对周围环境或事件的不满和恐惧。
- “谁知昨夜三更雨,又送春风一度花。” 表达了诗人对于春雨的突然到来感到惊讶,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花开了。这里的“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新事物的萌发。
- “寒食清明人上冢,夕阳芳草客思家。” 描述了寒食节时人们会去墓地扫墓,而夕阳下的芳草让人产生归家的思念。这里通过“寒食清明”和“夕阳芳草”这两个意象,展现了节日的习俗和季节的特征,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愁来复绕青山去,何处垆亭酒可赊?” 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或烦恼时,会感到心情沉重,甚至需要借酒消愁。这里的“青山”和“垆亭”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情感状态。
- 情感表达:
- 此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 诗中的“春风”、“桃花”等词汇,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还深刻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