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初寒,云外雁过,怀人烟浪千顷。
短策行吟,荒台延伫,斜日依然照影。
鸥鸟桥边,几负了、扁舟清兴。
旧约蹉跎,新诗冷落,怎堪提省。
故里年来欢事迥。
算何似、向时风景。
倚马朱扉,调筝翠袖,一向新盟冷。
但沈思、游宴处,红楼外、柳条相映。
不见君来,待重寻、山阴夜艇。
【注释】
氐州:即《江上渔者》的别称。
丙申: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秋,苏轼在密州任知州。
钱素庵:苏轼友人陈师文之字。
江国:指江南地区。
云外雁过:天边大雁飞翔时好像从云彩之外掠过。
怀人烟浪千顷:心中思念的人如烟雾般遍布一千里。
短策行吟:手执短柄马鞭边走边吟咏。
荒台延伫:荒凉的台城空寂地伫立着等待。
斜日依然照影:夕阳斜射的影子映照着水面。
鸥鸟桥边:鸥鸟栖息在桥边的水边。
几负了、扁舟清兴:几次辜负了乘船游湖的兴致。
旧约:以前的约会。
蹉跎:失期或延误。
提省:回忆。
故里:故乡。
向时风景:以往的风景。
倚马朱扉:靠在门旁,准备骑马。
调筝翠袖:调弄筝琴,衣袖飘动。
一向新盟冷:一向的盟誓变得冷淡。
沈思:沉思。
红楼外、柳条相映:外面有红色的楼房和柳树相互映衬。
山阴夜艇:山阴县的夜间小船。山阴县属苏州府管辖,位于浙江嘉兴市桐乡区。
【赏析】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密州的第三年,时值深秋初冬,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诗寄寓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兼及叙事,情景交融,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首二句写自己被贬密州后,初冬时节来到江国,眼前景象是一片寒意笼罩,远处天空中飞过的一群雁,勾起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江国”一词,写出了作者的地理方位,也暗含了对自己被贬之地的不满;“云外”“烟浪”两词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江面茫茫,烟波浩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三四句中,诗人又写到自己行走在荒芜的城台上,眺望着斜日余晖映照下的江面,似乎看到了往日和朋友一起乘船游玩的情景。然而如今只能对着这江面发呆,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来。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荒凉的城台上的惆怅神态,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五六句中,诗人又进一步写到自己看到鸥鸟栖在桥边,而自己的船只却因为多次没有赶上而失去了兴致。这里的“旧约”指的是与朋友们约定的出游之事,而“提省”则是回忆往事的意思。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失去这些友谊的痛苦感受。
七八句中,诗人写到自己曾经和朋友约定好了一起去游宴,但是如今却没有实现这个计划,心中不免生出许多遗憾和失望的情绪。这里的“旧约”再次出现,强调了诗人对过去友谊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失去这些友谊的无奈和悲哀。
最后几句,诗人又回到了眼前的景色之中。他看到外面的红色楼房和柳树相互映衬,但心中却无法平静下来,反而感到更加孤独和寂寞。这里的“倚马朱扉”和“调筝翠袖”分别形容诗人准备骑马出行和调弄筝琴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季节、天气、环境等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失去这些友谊的痛惜和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