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长贫日,风尘卧病年。
闭门春雨后,欹枕落花前。
石火应难驻,兰膏莫自煎。
无生如可悟,吾意欲逃禅。
卧病
天地长贫日,风尘卧病年。
闭门春雨后,欹枕落花前。
石火应难驻,兰膏莫自煎。
无生如可悟,吾意欲逃禅。
【注释】
- 卧病:因病卧床不起。
- 天地长贫日:指人世的贫困如同天和地一样长久。
- 石火:喻指短暂的生命。
- 兰膏:指点灯用的香料,这里比喻读书或写作。
- 无生:佛教用语,意为无常、无我。
- 逃禅:逃避佛门。
【译文】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常常感到贫困和疾病相伴。在春雨过后的宁静时刻,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飘落的花瓣。我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就像石头一样无法持久,而我也应该停止无谓的挣扎。如果我能够领悟到生死的真谛,那么我就不想再去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于修行的反思。诗中的“天地长贫日,风尘卧病年”描绘了一个长期受困于贫穷和疾病之中的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闭门春雨后,欹枕落花前”则通过春天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闭门独处,听着窗外的雨声,看着花瓣轻轻飘落,这种情景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凄凉和寂寞。
“石火应难驻,兰膏莫自煎”则是对生命短促的感叹。石头燃烧起来的时间很短,而兰花点燃的香气也很快就消失了。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恐惧。
最后四句“无生如可悟,吾意欲逃禅”,则是诗人对于生死观念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如果能够领悟到生死的真谛,就可以避免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因此,他想要逃避那些虚幻的事物,去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于修行的深入思考。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也是一种对于生命和精神的深刻理解。